家长朋友们,“爱告状”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家长切莫太在意,也不能不在意,更不能责怪,甚至是打压。那么面对孩子的“爱告状”,家长该怎么办呢?
一、认识心理背景
家长您首先要了解孩子“爱告状”这一行为的心理背景。孩子爱告状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寻求帮助: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需要得到大人的帮助;
二是自我表现:希望通过指出别人的错误来显示自己的优越;
三是寻求关注:通过告状来吸引父母或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表扬或肯定;
四是规则觉醒:对行为的对错有了自己的评判,想通过告状来追求内心的公平与正义;
五是逃避责任:做错事后想通过告状来转移注意力,避免受到批评或惩罚;
六是嫉妒心理:想通过告状的方式来贬低他人,提升自己的形象;
处理孩子告状的行为时,家长首先要正确拿捏住孩子的心理动机,这是前提,也是基础。
二、引导正确表达
面对孩子的“告状”,家长不要立即做出情绪化的反应:厌烦、断喝,过度在乎,亦或是忽视,而要保持冷静,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比如您可以教孩子用“我觉得……”、“我需要……”、“我想……”等第一人称的语句来表达;比如您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绪卡片等工具来教会孩子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学会在遇到冲突时保持冷静,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明确告状边界
家长要在日常孩子“告状”的时候,明确告诉孩子哪些是不需要“告状”的,是需要他自己去解决的,这样就有助于孩子有意识地在“告状”前进行自我判断与“筛选”,也有助于孩子尝试自己解决想通过“告状”解决的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如果孩子向您告状:“今天因为在学校的一个小的劳动任务和同学有了争执。”那么,家长您就可以教孩子先尝试用言语和同学进行协商;如果孩子第二天孩子告诉您已经和同学协商沟通好了,那么您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地夸奖孩子,告诉孩子,许多问题他完全可以自己独立解决,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面对孩子“爱告状”,您一定要学会究其原因,给予正确引导,既不伤害孩子的敏感之心和向善之心,也不纵容告状、激化矛盾,同时还能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促进社交能力的健康发展。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