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专家荐言>内容详情

如何正确认识校园欺凌?

发布时间: 2024-03-13 10:07 发布单位: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浏览量: 3242 【公开】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小学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曾经发布的一个《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小学生受欺凌的发生率接近20%,而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其发生率明显高于身体及网络欺凌行为。由此看,校园欺凌比我们想象的要频繁得很多。那么家长如何来正确认识并发现校园欺凌呢?

什么是校园欺凌?

欺凌行为是指带有敌意地使用攻击、威胁、强制等手段令他人感到恐惧,从而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

校园欺凌的两个重要特征:

1欺凌是一种不对等行为,只有攻击者在身体、权力上或社会地位上强于受害者时,所进行的攻击行为才能被视为欺凌。

2欺凌往往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极有可能会反复发生。

、校园欺凌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

欺凌可以是言语上的,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分别有以下一些具体表现:

1、言语上:

1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的话语;

2)嘲笑讽刺(阴阳怪气)

3散播关于他人的谣言;

4威胁、恐吓、强迫他人做不想做的事情;

5)敲诈勒索、干涉他人的人财物。

2、行为上:

1)故意忽视,在群体中把孩子当透明人,或在他人试图与孩子交流时进行打扰、中断;集结他人一起排挤孤立孩子

2)暴力行为、肢体攻击。

然而,校园中最常见的欺凌形式,有时可能常常被认为是“小孩打打闹闹很正常。”

如何区别欺凌与一般的小孩打打闹闹?

区分欺凌和打闹行为最客观的参考,是以孩子的感受为基准进行判别的。

如果孩子与同伴在相处中发生争吵或肢体冲突,冲突双发在矛盾发生时,都能站在保护自己的角度进行回应,且冲突解决后,同样的事情短时间内没有再次发生,孩子的情绪很快得到恢复,正常的校园生活没有受到影响,这种发生在同伴间的冲突,通常可以理解为打闹行为。

但如果孩子经常无缘由地被更高大、更受欢迎、或者数量更多的同伴排挤或找麻烦,且在冲突中孩子无法保护自己,孩子的情绪到持续影响,无法正常应对学习、交友等校园生活。这种发生在同伴间,冲突双方不对等的、反复发生的冲突,通常可以理解为欺凌。

欺凌可能发生在男生、女生及男女生之间。男生之间的欺凌以肢体的暴力行为居多,而女生之间的欺凌则更多的是社会性的孤立、排挤、嘲笑等。男女生之间也有可能出现性骚扰行为。

孩子的哪些行为可能是受到了欺凌的信号?

如果孩子符合以下的一些描述,那么孩子可能受到了欺凌,家长应及时引起重视:

1回家时,衣物、书本或其它的个人物品总是有损坏的痕迹;

2、身体上总是没来由的伤痕或者淤青;

3、在家中,几乎很少提到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4对学校、同学、老师有关的话题刻意回避;

5总是对上学或是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表现出害怕、焦虑的情绪;

6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对原来感兴趣的科目也不感兴趣了;

7经常失眠、做噩梦;

8情绪不稳定、常常显得失落,常常哭泣;

9食欲不振。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