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教师作品>内容详情

共情,让你我走得更近

发布时间: 2024-12-05 10:44 作者: 戴玲珊 浏览量: 761 【公开】

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教育就是“养心”,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我发现,“共情”,有时会比“说教”和“惩戒”更有利。现在有很多孩子,自主意识较为强烈,光“说教”只能让他们反感,一味的“惩戒”则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教师的共情则会获得他们的认同,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力量,赢得他们的尊重,也让教师与学生走得更近。

一、主动询问,连接心与心

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很多“问题学生”,有的孤僻、内向,不爱和他人交流;有的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作业也完成得一塌糊涂;还有的甚至逃课、打架,离家出走。很多同学对他们都“敬而远之”。其实刨根究底,孩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与不健全的家庭脱不开联系。

在几年前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我遇到了这样一位学生。他会偷偷拿走周围同学的东西,并据为己有。在他的笔盒和桌肚里,我经常会发现周围同学丢失的铅笔、尺子、笔盖等等。虽然价值不大,但是让大家不胜其烦。如果以为是他没钱买文具,他家庭条件则尚可,并不存在买不起学习用品的问题。在学校里,他表现得也较为内向,有一种不符合年纪的阴郁。为此,我特意去家访,迎接我的只有爷爷奶奶。我向两位老人反映了情况。他们得知了孩子的行为一开始怒不可遏,可是不久后又化作了长长的叹息。原来,他的父母从不与我联系,是因为妈妈在他三岁时就因病去世,爸爸又远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平时都是两位老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爷爷奶奶已经尽量地去满足孩子的生活和情感需求,但是无法弥补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位。了解原因后,我分析了他的情况。作为留守儿童,又是单亲家庭,在他心里,或许非常羡慕其他孩子有父母相伴。于是,在课后,我悄悄地问他:“你想不想你的爸爸呀?”他点了点头,扭扭捏捏地说了一句“想。”这更印证了我心中的猜测。我和他的爷爷奶奶交流,让他们提醒孩子的爸爸多与孩子交流,不要因为他年龄小忽视了他,也不能因为他行为上的坏习惯对他不理不睬。过了一段时间后,奶奶告诉我,他的爸爸得知了情况后,现在每天晚上都会尽量抽出一点时间来和孩子视频,孩子明显高兴多了。我也很欣慰地看到,他小偷小摸的情况已经好转了很多,能够逐渐走出往日的阴霾,也能够和周围的同学好好相处了。了解孩子的需求,直击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孩子才愿意敞开心扉,逐渐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

二、耐心倾听,接纳坏情绪

我们学校地处乡村,留守儿童的占比较大。这些留守儿童平时只有老一辈人照顾,他们的心理问题容易被忽视。自从工作以来,我也多多少少接触了几百位孩子。我深切地意识到,耐心倾听孩子们的闲话,扮演“知心人”的角色,能有效地共情他们的生活处境。

去年我教到了这样一位学生,他上课的时候经常不守规矩,有时插嘴,有时下位置,有时还做小动作。如果批评他,他经常置之不理,会对着老师发脾气,甚至拳打脚踢,可以说是班级里的“刺头”。为此,我和副班主任特地在讲台边为他设置了一张“专座”。有时候上课他回答问题,会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一开始,我觉得他有些烦,总是让他闭嘴坐下去。次数多了,我发现,他的心里可能藏了一些无人倾诉的小秘密。于是我和他“套近乎”,经常聊聊天,说说话。通过和他的交谈,我得知,他的爸爸妈妈刚刚生了二胎妹妹,并把妹妹带到打工的外地生活了,只有爷爷奶奶带着他留在宜兴。他的心里其实非常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很喜欢小妹妹,但是不能经常见到他们,所以总是会觉得很伤心,也很孤独。他虽然是家中的长子,但是年龄尚小,不能很好地排解心中的苦闷,所以会对着老师发脾气。于是,我向他妈妈说明了情况。他妈妈刚开始以为孩子又在学校犯错了,让我好好批评他,但是得知了孩子内心的想法后,也陷入了沉默中,表示自己和孩子爸爸最近都很忙,没有办法及时回来看他。对此,我宽慰孩子,告诉他:“如果你好好表现,爸爸妈妈就会带着小妹妹来回家看你了。”他听了果然十分欢喜,一整天,在校的表现都好了很多。现在他升入中年级,在校园里偶遇,他已经成熟了很多,是彬彬有礼的大孩子了。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这样一位特殊的孩子。有次学期初,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我在看午睡的时候批评了一个发出声音的小男孩。没想到,他变本加厉,弄出了更大的声音吵得大家不能安睡,我就让他罚站。结果,他站起来,用自己的头哐哐撞墙壁,发出了巨大的声音。我赶忙把他拉开,可是他不为所动,依然一边哭一边撞墙,似乎根本感觉不到疼痛。周围的同学则露出了见怪不怪的表情。直觉告诉我,他的身上一定有十分痛苦的经历。询问了之前的班主任,我才得知,他的爸爸酗酒,每次喝醉了回到家总是对着他和哥哥拳打脚踢,把他们打得伤痕累累。更过分的是,有次老师请家长来校,他爸爸赶来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抄起凳子往他身上砸,吓坏了办公室的所有老师。有这么可怕的父亲和可怕的经历,他的情绪变得非常不稳定,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缩在角落里哭泣。我非常同情他的遭遇,想为这个可怜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我一方面经常和他聊天,问他为什么不开心,在他特别伤心的时候拍拍他的背,或者给他一块甜甜的糖。另一方面,我也经常和他妈妈联系,告诉她一定要给予孩子比常人更多的关爱,才能有效弥补他爸爸给他带来的伤害。虽然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伤痛难以弥补,但是我注意到,有时候,他脸上也能露出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笑容了。

与孩子共情,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是感同身受体会他们的痛苦。默默倾听,接纳他们的负面情绪,才能调解他们家庭内部的关系,化解矛盾,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三、深度挖掘,寻找闪光点

学会与孩子共情,我有个意外收获,就是能挖掘出孩子的闪光点。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完美的,自然也没有哪个孩子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很多“问题学生”的身上,也会有出其不意的小惊喜。我曾教过一位学生,他非常顽皮,上课经常捣蛋,骚扰周围同学,干扰课堂纪律,有时还故意和老师对着干。每次批评他,他都置之不理,甚至还躺在地上耍赖。我在与他的爸爸的交流中,得知他前面还有两个姐姐,父母年龄较大,且忙于工作,只关注他的生活起居,忽略了学习习惯的培养。于是我结合父母的描述,仔细分析他在校的行为,发现他上课不专心,是因为脑子转得快,吸收新知识的本领强,有时候甚至通过自学就掌握了。一旦学会了,他就会觉得老师的讲课很无聊,所以无所事事。对此,我想了几个小妙招来充实他的生活。有时候,我会夸奖他学习能力出众,提高了他对学习的信心。紧接着聘请他为“小老师”,帮助不会的同学解答疑问,教他们做题,这样一来,他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都对他刮目相看,所以他也愿意遵守纪律,做个听话的孩子了。有时候,我会允许他在课堂上开个小差,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提高题,他兴趣大增,对奥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时无法解答,他也意识到学无止境,自己还存在不足。共情他的心理,我发现了一根学习的“好苗子”。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的孩子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善,总会发生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如果把他们当成大孩子来看待,就会流于表面,误解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有次,我看到有个孩子上课的时候在折纸,走到他身边他仍沉浸其中不可自拔。我刚想批评他上课不专心,但是仔细一看,他居然用作业本上的纸,折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元宝。我忍不住问他:“你折这个干什么呀?”他认真地说:“这是折给妈妈的。”后来询问他妈妈,我得知孩子的外公刚刚去世,妈妈操持葬礼心力交瘁,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为妈妈分担一些而已。他妈妈了解了前因后果后也忍不住轻轻地笑了。如果我一味地批评他上课不专心,我就会错过一个很有孝心的好孩子。多一点耐心,来到孩子们的世界,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实际上是实现学生和老师的“双赢”。

为人师者,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更要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在主动交流中疏导学生的心理症结,在倾听中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在深度挖掘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学会共情,勤于矫正,乐于教化,和学生走得更近,培养身心健康的时代新人。


蒋南翔实验小学 褚寒月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