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家庭更容易和学校站在同一战线,所以家庭一直是学校教育可借助的力量。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和家庭都认为只有彼此教育观念和行为一致,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家校共育的意义
马卡连柯说“从最广义的教育来说,它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着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当中,父母和老师占首要的地位”。可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和基础。它早于学校教育,更早也更直接的影响着孩子,决定着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的隐性教育,是人类行为举止在孩子心中的刻画。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长久的,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而老师是学生能否接受科学的、领先的教育的关键。由此,探索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对于新时期的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提高老师和家长的素质,从而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最终促进学生在品德和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二、实践与认识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大致可分为四种: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以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然而好学者督促不学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得到熏染督促就学习。一个老师或者一个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引导首先要建立在对其思想、习惯、行为的引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发现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职业特点、教子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家养成的行为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三、措施及方法
1.培训家长,提高认识。
每学期都要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每一次家长会,我都高度重视,认真准备。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按学生生活习惯的差异分类开家长会,并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探讨。
2.创新家长会方式方法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了解的重要的形式之一,是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的良好锲机。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周”、“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要求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既增进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又为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我校在每个学期召开家长会前,都要仔细确定家长会主题,要求教师开出新意,开出成效。
3.利用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开展多样的家校协同活动。
家长队伍中蕴藏着无穷丰富的教育资源,这笔教育资源有力地补充了学校教育,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家长有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更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已在我校成了惯例。
4.及时沟通,重点督促。
多渠道的沟通方式,为“家校和谐共育”增添了活力。学校通过教师家访、微信互动、QQ群互动、电话沟通等有效方式,使“家校和谐共育”载体越来越丰富,成效显著。每周一群聊,家校联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
总的来说,随着现代家长们的文化素质地提高,他们很大程度上愿意并且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们进行配合。但也不排除少数不明就里的家长们,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在这个教育的大氛围下,在社会的带动下,时代的召唤下,家校共育能合理高效的进行下去,形成良性循环。
宜兴市周铁小学 万佳倩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