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教师作品>内容详情

邮局之旅

发布时间: 2022-09-26 10:59 作者: 邵心月 浏览量: 3510 【公开】


内容摘要: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指南》中还明确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作为幼儿教师更需要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解读幼儿的游戏,看到游戏行为背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与规律,并适宜地支持、推进幼儿的发展。邮局游戏就是孩子们的一次观察——发现——模仿——拓展——生成的游戏旅程。

关键词:邮局 游戏 旅程

邮局游戏是在主题活动《奇妙的信》中产生的。它以问题探究为主线,让幼儿在探究邮局的秘密与游戏中同步进行。整个游戏以“怎样寄信?”“寄信需要些什么?”“谁来送信?”等不同的问题为契机,关注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冲突的情境,及时把握游戏中隐含的教育价值,不断引申新的游戏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真正的自我建构游戏。

邮局游戏旅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参观——访问——发现

幼儿游戏是幼儿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承认的实践活动。是幼儿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游戏需要来自幼儿熟悉的生活,它需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因此,了解邮局以及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是游戏的基础。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周铁邮政。

参观前,我提出问题“邮局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它分成哪几个区域,里面的工作人员分别做哪些工作?”带着问题,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访问咨询了不同的工作人员。在邮市部,赵子涵问工作人员“阿姨,这个圆圆的是什么?(邮政日戳)”从而他了解到信件寄出去时需要加盖邮戳,表示邮件收寄的日期。在信件部,孩子们与邮递员叔叔对话,知道了信件要按区域分拣,便于送信。在快递包裹部,孩子们发现了秤,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我鼓励他们咨询工作人员,了解到那是称包裹重量的。

在此基础上,我和孩子们共同整理邮局游戏环境,将我们的贝贝邮局分成了三个小区域,接着开始共同制作游戏所需的材料。结合语言活动我们学会了用绘画的方式写信;结合美术活动,孩子们制作了不同的信封和邮票;我们还一起收集了报纸、书刊等等,加上原有的电话机,废旧手机,我们的邮局即将开业。

2、模仿——迁移——调整

在参观发现的基础上,幼儿已经初步感知了在邮局游戏中有哪些角色,不同的角色做什么工作?他们知道邮市部需要有卖邮票信封的工作人员,信件部有邮递员分发信件,电信部要卖手机,充话费等等。

游戏实录:

进入游戏区域后,孩子们商量分配好角色,戴上了相应的工作牌,晨熙担任邮递员的工作,她将一本书放到贝贝餐厅的餐桌上,而后就离开了。接着她又将几封信件和书籍分别送到影楼和菜场,仍然没有告知所送区域内人员,该信件究竟是谁的。并且观察发现收到书刊、信件的区域成员也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像这件事情跟自己毫无关系一样。这时,我用语言提示:“晨熙,别人怎么没有看你送的信件和书刊呢?”晨熙很迷惘地看了我一眼。“也许别人都不知道这信件是送给她的吧?怎样才能让他们知道呢?”

分析:

晨熙对角色的理解仅仅是觉得邮递员只是送信的,忽略了与顾客间的联系,因此教师运用语言提示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互相交往。

调整:

在游戏评价环节,我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孩子“如果你是邮递员,你会怎样送信?会对你的顾客说些什么?”在交流讨论中,孩子们形成共识,在游戏过程中,需要用礼貌的语言相互交流,了解和满足游戏中角色的需要。

游戏实录:

幼儿对角色的分配还是比较熟练的,进入游戏后,苏南开始推销她的信封和邮票“你看,这个信封很漂亮的。”可是雨彤没有回应,于是她又说“这个吧,上面还有花的多漂亮呀!”“好的,就这个吧,谢谢!”这下雨彤欣然接受了苏南的建议。接着,苏南有拿过一支笔,提醒雨彤在信封上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在雨彤书写收信人和寄信人地址时,用“XX00”表示,邮递员并不了解这代表哪个区域,该送到哪儿去,因此邮递员在送信的过程中只是随意地把这封信送到了贝贝影楼。

分析:

孩子们的游戏仅仅是了解了邮局游戏的流程,知道寄信时要有信封和邮票,要写上地址。但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我要寄信给哪个区域的谁?这些似乎还没有明确的意识。

调整:

游戏结束时,我以问题的形式让幼儿参与讨论:“如果我想寄信给贝贝影楼的摄影师,怎样写才能让邮递员明白呢?”最后讨论决定用绘画的方式书写信件的收信、寄信地址。如:写给贝贝影楼的摄影师的,就在收信人地址中画上一个照相机,也就是说,按他们的工作牌作为相应的收信地址。于是根据游戏需要,我们还在信件部的信封上以颜色作为区分画上了标记。经过几次游戏后,我们又调整为提供带有区域标志的分信盒,将信投到带有标志的信盒内,便于邮递员取信送信。

游戏实录:

游戏前,我将电信部撤除,换成了邮包部,提供了秤、邮包盒、邮包袋。沈桐进入区域后,做到原来电信部的位置上,看了看桌旁的材料后,开始找东西,我清楚他是在找手机和座机。于是,我回了趟活动室手捧一个玩具小兔再次来到包裹部:“你好!”“你好!”沈桐回应了我。“请问,我要给贝贝影楼寄一个玩具兔子,需要怎么做呢?”沈桐愣了一下,“放在这个盒子里吧!”他接过我的玩具兔子,放进盒子里,然后放在秤上称了一下说“付一元钱。”我问:“就这样行么?”“还要写地址的。”沈桐递过笔说,并且告诉我只要画一个相机的图案就行了。我按照他的方法画好了地址。沈桐将盒子用透明胶带封好递给了邢元化(邮递员)看来邮递员要兼职快递的服务了。

分析:

很明显孩子们对包裹快递的游戏情节了解较浅,教师以顾客的身份参与游戏,帮助孩子了解了邮政快递的游戏内容。但教师的介入仅仅只能让参与本次游戏的孩子了解,怎样让大家都能玩起这样的游戏?怎样让大家包裹部还可以邮寄很多的物品?在游戏结束环节,孩子们迁移生活经验展开讨论,知道很多东西都可以快递邮寄:玩具、图书、菜肴等等。

调整:

我们将邮局与书店、菜场、结构区联动,孩子们可以从书店买来书然后到邮局邮寄;可以将建构好的玩具送到邮局邮寄;还可以将自己新换的菜买来邮寄。这样就增加了各个区域间的联系,而且能增加游戏情节内容,使幼儿在游戏中不断获得发展。

3、拓展——生成——延伸

经过一系列的游戏,孩子们已经熟悉了邮局游戏的旅程,角色的扮演、生活场景的再现、角色间的交流、物品的制作替代,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再造游戏情境。而且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迸发新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产生着不同的新问题,也用他们自己独特的思维去解决,是游戏内容越来越丰富。如区域之间的联动,美工区与邮局之间的联动(写信——寄信),图书区与邮局间的互动(买邮票做集邮相册)。还有增加包裹投递部,让幼儿有了新的游戏情节。随着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也许还会产生许多新的游戏内容,也许在渐渐消退热情后游戏也会自然消失或转换。

幼儿游戏活动中,游戏角色、游戏情节、游戏物品是游戏发展的关键所在,幼儿是在通过探究、实现、游戏角色的增加、游戏情节的丰富、游戏物品的替代等历程中再造游戏情境的。我发现游戏前的调查访问是帮助幼儿开展游戏的基础,只有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才能让幼儿对游戏感兴趣,才能让幼儿愿意调动全部的智慧去探索、发现、尝试。

参考文献:《幼儿游戏之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供稿人:周铁镇幼儿园 尹美亚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