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教师作品>内容详情

​小班音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发布时间: 2022-09-26 11:03 作者: 邵心月 浏览量: 9698 【公开】

摘要:音乐教育活动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都离不开音乐教育活动。教师的指导与音乐活动的开展效果密不可分,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的正确指导对幼儿的智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探寻教师在音乐活动的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中教师指导策略出现的问题,分析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影响教师指导策略的因素,从而寻求高效的教师指导策略。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唯有教师优化了指导策略才能使幼儿音乐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音乐活动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引导。教师指导策略对于幼儿音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指导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在活动中情绪体验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通过收集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相关信息,对于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理论进行丰富和完善,对加强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学理论具有重要影响。

从现实来讲,在现如今的幼儿音乐教学体系中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相对比较薄弱,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介入时机不恰当,缺乏对幼儿的了解。因此,从音乐教育活动出发,挖掘幼儿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指导策略上存在的问题,探寻其问题的缘由,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便教师能更合理、科学地开展音乐教育活动,进而推动音乐教育在幼儿园健康发展。

1、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问题

(一)教师导入方式过于简单

“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幼儿对听音乐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目的是吸引幼儿,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让他们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可是在现实的音乐活动中教师的导入语有时与活动的主要内容衔接性不强,形式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样会导致整堂音乐活动的效果不佳,幼儿的创造力得不到正常的发挥。而小中大班幼儿的经验不同认知水平有差异,导入的形式也应当不同。音乐活动的导入有谜语式导入、故事性导入、歌唱导入、直接导入等,在针对不同的幼儿群体和不同的活动内容,比如歌唱活动、欣赏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活动,其导入的形式有所差异。在短时间内教师进行有效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欲望,使幼儿对音乐活动有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二)教师语言指导频次过高

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教师普遍使用语言指导的方式。语言指导的定义是指教师利用不同种类的语言来指导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包括询问式、建议式、澄清式、角色式、指令式。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常常扮演解说者和示范者的角色,也是音乐教育过程的引导者。而教师的语言指导策略在帮助幼儿了解活动规则、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表明:音乐教育活动的时间平均为30分钟,而教师出现的语言指导事件平均为33.5次。平均每一分钟教师就会出现教师语言的指导,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指导频次过高。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指导的频率高低和数量大小并不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水平,从本质上来说教师指导对于幼儿是否具有效果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

(三)教师指导不到位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指导策略应当有所不同。根据研究显示小、中、大班教师使用的最普遍的指导方式是语言指导,同时大部分都是以指令方式和解说方式为主的。其实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指导时随意性还是很普遍的,在判断介入时机时有失误现象,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幼儿。虽然教师在目标设计中也会有参与式介入活动的指导策略,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常常使用命令性和强迫性的语言,来强制幼儿接受活动安排和顺从活动相关的要求。例如:“不可以”、“站起来”、“你来唱”等语言。这种指导方式会直接体现教师和幼儿之间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是幼儿音乐活动中的掌控者,而应该是遵从幼儿的知识规则,这样不对等的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不会助长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同样也不益于幼儿的成长。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教师指导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前教育指导方式不到位

教师的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指导行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使用的指导策略会受到多种观念的影响,但最直接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幼儿教师的教学观、师幼观是教师指导策略选择和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把幼儿看作完整的、有感情的个体。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正确地指导幼儿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使幼儿喜欢音乐,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幼儿教师教育的对象是3至6岁的幼儿群体,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好模仿外界事物是这个阶段幼儿的特点,教师想要准确地抓住幼儿的心理需求就必须要掌握儿童心理学的知识,然而对于幼儿自愿探究事物这一行为被忽视,究其原因是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理念模糊。

(二)忽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使用肢体语言能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一种教育效果。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欲望与兴趣,使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不仅是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还是音乐教育活动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幼儿对音乐有了兴趣时,他们才会在音乐活动中活跃起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日常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主要利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教学,忽略了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只有教师投入了对幼儿所有的热情,他们才能被感染。肢体语言是反映人内心情感的一面镜子,肢体语言可以用来进行情感的交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幼儿就会主动投入到课堂之中,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增强与师幼之间的情感。

(三)教师的素质因素薄弱

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决定着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而教师自身的素质会直接影响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使用的指导策略。想要提高教师教学指导能力,教师的指导语言必须要有童趣性,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优美的旋律、富有画面感的歌词可让幼儿陶醉其中,教师的指导语言也应该充满趣味性和启发性,将幼儿快速吸引到音乐活动中去。

三、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指导观念

教师的观念对教师音乐活动中所使用的指导策略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是独立的存在的个体,幼儿天生就具有积极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把幼儿当做积极的学习者,幼儿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对于什么时候“教”,“教”什么应当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教师应当成为幼儿音乐活动中的“伙伴”,而不是让幼儿按照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育计划来组织教育活动。其次,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师不只是要掌握音乐教育理论知识还应当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特点进行合理的指导行为,采取丰富多样的导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指导策略有正确的认识。

例如小班韵律活动《小兔乖乖》,教师拿着的布偶,说:“今天老师走在路上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伙伴说要来我们小二班做客,这就是我们班的新客人—小兔子,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向这个新来的客人小白兔打个招呼吧。”幼儿跟随老师听着音乐的节奏一个一个跟兔子打招呼。

思维具有形象性是小班幼儿典型的思维特征,上述案例中的老师为小班幼儿通过直观的动物形象来表达音乐,老师通过小白兔的形象让幼儿迅速地融入活动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热情。

(二)语言指导与非语言指导并重

在音乐教育活动指导中,教师应当改变过度的语言指导,而忽视非语言指导的现象。幼儿音乐教育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语言指导,教师的非语言指导更加需要。虽然语言指导可以将幼儿代入到音乐活动中,但是非语言指导更能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和体验。

(三)抓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指出要鼓励幼儿主动去探索,去接触一些高于自己当前认知的事物,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外界的帮助下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在音乐教育活动要不仅要眼于幼儿当前水平,还要为幼儿比当前水平更高一层次的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潜能,超越幼儿近期发展领域,达到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能力。

例如在《小雨沙沙》中,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对歌词的理解不深刻,种子的生长要经过发芽、出土、才能长大而幼儿对这一自然现象并不了解。这是幼儿目前的水平。而教师正是发现了这一“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引导幼儿对歌词的理解环节中,教师展示了生动有趣的图片,教师向幼儿讲述生动的故事,幼儿通过故事可以感知种子的生长过程,教师帮助幼儿领悟歌词。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幼儿在轻松优美的视听环境中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通过一步步地对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推动,幼儿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了歌词,也喜爱上了这首歌曲。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音乐与幼儿的情绪情感紧密相连,是心灵的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教师的指导策略在对幼儿音乐情感的表达和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年龄特点等特征,开展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音乐教育活动,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以此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教师指导策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语言指导过多,学前教育理念不科学,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评价方式的单一,但是只要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等,寻找合适有效的指导策略,就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娜.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指导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14):1.

[2]郭亚伟.农村幼儿园音乐体验式教学的研究[J].才智,2020,000(012):75.

[3]王君萌.浅析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师幼互动[J].北方音乐,2019,39(23):2.

[4]谢予舟.谈视唱练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意义[J].北方音乐,2020(18):2.

[5]姚秀娟.人本主义视角下师幼互动中的情感关怀[J]. 教育观察,2019, 8(9):4.

[6]马月洁. 浅谈幼儿园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J]. 家长, 2020.

[7]范娜娜. 分析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赏识教育的策略[J]. 中华少年, 2018(35):1

(宜兴市周铁幼儿园)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