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荐读】本期推荐读本
《天朝的崩溃》——茅海建
茅海建,上海人,出生于1954年,早年师从陈旭麓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等职。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断桥涧走笔】为你洗目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这句名言从民初以来就常为中国史学研究所引用,近年在史学论著中出现尤其频繁。《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就很能体现克罗齐这句话的影响。
本书对我国鸦片战争这段历史作了回顾,试图以全新的视角来解析这场颠覆清王朝的浩劫。作者在本书中历数了清朝的军事力量、骤然而至的战争、广州的“战局”、“抚”议再起等内容,从侧面反映了鸦片战争对于清朝统治的打击。通读此书,能让你真实地回归到那个时代,从那个时代的人和事的角度去解读这场惊醒“天朝迷梦”的战争,而并非是教科书刻板地介绍由禁烟引发的最后屈辱签订了“割地赔款、开埠通商”的《南京条约》的一场中英贸易战争。
时至今日,百年再回首,鸦片战争不仅仅只是一次战争,更多的是其代表的符号意义。它既是近代屈辱的开端,也是民族复兴的起点;它既有着受害者的无辜委屈情绪,更有大梦初醒的错愕茫然。
作为标志性事件的鸦片战争,是中西文明激烈冲突的具现和缩影,探索鸦片战争中的人和事,真实还原鸦片战争的细节和场景,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对于我们理解我们正身处其中的这一巨大变革,对于这一变革当中的人和事都会有更好的分析和评价。
如今中国也是一个现代化国家,我们可以高昂头颅回答茅海建先生在书的最后提出的问题:中国大陆与西方的差距,比起150多年前鸦片战争时,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显而易见,是缩小了。但是,这不等于再反思鸦片战争就没有任何价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鸦片战争告诉我们一个前现代文明面对现代文明的脆弱,这督促我们要进一步推进现代化,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月台头书声】读给你听
《天朝的崩溃》选段
朗读者:汤秋雯
【湄隐园主人】本期阅读推广人
汤秋雯,宜兴市桃溪中学历史教师。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供稿:宜兴市桃溪中学 余娟)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