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教师作品>内容详情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3-21 13:56 作者: 邵心月 浏览量: 4707 【公开】

摘要

幼儿安全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大力支持幼儿的安全,例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安全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安全教育应该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活动中,和幼儿的生活和活动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第三章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机构要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定期进行必要的安全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适应能力。”国家非常重视幼儿安全。通过对3-6岁幼儿家长实施家庭安全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家长在实施幼儿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更加重视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给家长一些实际的帮助和指导,以便顺利开展幼儿家庭安全教育,减少幼儿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给家长提供更多保护幼儿的机制与措施。从家长的视角出发研究幼儿安全教育,为家长实施幼儿安全教育提供更多的经验与方法。

一、概念界定

(一)幼儿安全

对于幼儿安全这一概念,还没有学者给出专门的解释,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定义安全为平安,无危险。从主、客观角度概括,“安全”是指个体在客观上不存在威胁,在主观上不存在恐惧的一种状态。幼儿的概念分为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狭义概念认为幼儿是指3-6岁幼儿,广义的概念认为幼儿指0-6岁幼儿,本研究选取狭义的幼儿概念。本研究认为,幼儿安全是指3-6岁幼儿身体不存在威胁,心理不存在恐惧的一种状态。

(二)幼儿安全教育

郭静晃(2005)给幼儿安全教育下的定义为:幼儿安全教育就是通过安全教育的过程,让幼儿对危险环境有更清晰的认识和预见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行为,知道导致意外伤害发生的因素,了解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的策略,从而帮助幼儿获得面对危险时随机应变的能力。顾荣芳(2014)认为幼儿安全教育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让幼儿对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更清晰敏锐的认知,提高幼儿对危险的预判能力和保护自己的技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保障幼儿身体健康。曹冬(2015)给幼儿安全教育下的定义为:幼儿安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科学有效的安全教育知识,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帮助幼儿获得躲避危险的能力,最大程度上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保障幼儿的生命健康。云赛娜(2010)认为幼儿安全教育是让幼儿对意外伤害有一定的预见性,并且学会躲避危险,以此来提高幼儿对安全隐患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由上可见,研究者大都认为幼儿安全教育都包含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以笔者参考以上学者的定义,给出本研究的定义:幼儿安全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帮助幼儿形成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行为,提高躲避危险和保护自己的能力,保障生命安全的活动,专指幼儿身体安全教育,不包括心理安全的教育。

(三)幼儿家庭安全教育

目前还没有学者给出“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定义。结合幼儿安全教育及家庭教育的定义,本研究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是指:家长有意识的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并结合家庭的生活实践,帮助幼儿增强安全意识及对危险的预见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意外伤害发生,保障生命健康及安全的活动,特指保障幼儿身体安全的教育,不包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

二、幼儿家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成员教育理念不统一

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措施、教育观念以及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步调一致,这样孩子才会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只有家庭成员互相配合,达成相同的教育目标,家庭安全教育才会有效果。关于家庭成员内部观念一致性的问题,邱煜茗(2018)在《中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无锡市A、B幼儿园为例》中指出中班幼儿安全教育存在“共育难”的问题,在家庭内部,不同家庭成员对安全教育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隔代安全教育问题也是一大难题。在本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结果可以知道,对于家庭安全教育这个问题,家庭成员之间也存在着很多分歧,不仅仅是隔代问题,父亲和母亲也会有不同的观点,父辈和祖辈与不同的观点,祖辈之间也会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要严格要求孩子,有的认为要鼓励引导,有的对孩子过度保护,有的直接放养不管。教育时机对于家庭安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好的时机进行顺势教育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学者指出幼儿家长实施家庭安全教育具有滞后性,多数情况下,家长是在发现孩子出现安全问题后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家长对于开展安全教育的时间也存在着一些困惑,通过问卷可以得知,有一部分家长往往会在孩子已经进入到危险环境或者是身边有人受伤的时候才进行安全教育,我又通过访谈做了更深入的了解,当问到家长选择什么时机进行安全教育时,家长说道:“也没那个意识,专门选择时间给他上安全教育课,看情况吧,正好说到这个事儿了就顺带提一嘴,或者他遇到危险了,这时候我再给他说,他也能长长记性。”由此可见,家长开展安全教育的时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往往是危险已经发生了才开始教育,起不到预防的作用。

(二)家庭安全教育的理念有待提高

首先,家长对于家庭安全教育存在侥幸。通过调查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可以了解家长的态度,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的认知水平。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长是比较重视幼儿安全教育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长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心理,通过访谈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有一些家长对家庭安全教育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反正幼儿园会开展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就没有什么必要了,而且孩子更听老师的话,家长说的话不是很能听进去,还有家长说道:“孩子哪有那么娇气,我们小时候也没人给我们开展安全教育,不是照样健健康康长大了,”所以干脆就不去开展安全教育。

陈攀攀(2018)在《对农村家长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研究》中提出,农村家长对于安全知识掌握,整体水平不好,不论是总体的宏观情况还是具体的情况,状况都不是很好,农村家长迫切需要扩充自己的安全知识与开展安全教育的能力。不仅仅是农村的家长安全知识储备不足,城市里的家长也不例外。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家长对自身安全教育知识的储备是不满意的,认为自己的安全知识太少,很多安全隐患都想不到,不能很好地进行提前教育与预防,还有一些家长自认为对家庭安全教育知识比较了解,但是在深入访谈了解之后,发现家长对于简单的安全教育常识都不是很清晰,甚至存在错误的安全教育知识,比如说认为鱼刺卡嗓子里应该喝醋。很多家长的安全教育知识来源于自己的经验,或者是他人的经验,可能针对某个个体有效果,但是我们知道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性,不能完全套用成人的经验,成人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幼儿,而且有些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具有针对性和偶然性。直接教给孩子不一定对孩子起到正向的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其次,家长对安全隐患的认识存在片面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一方面,有一半的家长觉得自己对安全教育知识比较了解,还有一半家长并不了解家庭安全教育,当问到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时,只有三成的家长觉得门存在安全隐患,家长比较重视有明显安全隐患的物品,像门这种存在隐性安全隐患的物品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可见家长对于安全隐患的认识还是比较片面的。家长忽视了幼儿安全知识的掌握。

(三)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系统

在本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安全教育的内容非常宽泛,很多方面的内容家长都有涉及到,比如交通安全、防拐骗、防触电、烫伤等,有些家长还涉及到了防动物咬伤和性教育等内容,后面又通过访谈深入了解,让家长继续就某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讨论的时候,我们发现家长对于该内容的了解不是很深入,比如就防火安全教育内容具体讨论的时候。家长说道:“就是让孩子远离燃气,家里火柴打火机什么的我都收起来了,告诉他火灾的危害”,笔者认为家长对于孩子的安全教育是不够深入的,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在实施安全教育的过程没有深入探讨,家长只是觉得这个很重要要给孩子说一下,形式的成分更多一些,家长也不知道怎么去具体开展安全教育,很多时候只是泛泛而谈,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通过调查可以得知,家长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园老师身边的事例、书籍、他人的经验等等,大部分来源于电视和幼儿园老师,家长通过电视可以了解到大家普遍比较关注的有关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但是不能确保每次都能看到关于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内容,比较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内容会比较零散,通过幼儿园老师可以了解到自己孩子比较容易出现的安全教育问题,以此来作为家庭安全教育的内容,虽然比较有针对性,但是依然缺乏系统性,以此看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安全教育内容虽然很丰富,但是却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不成体系。

(四)幼儿家庭安全的教育方法不科学

大部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大多都会采用语言灌输的方式,像孩子解释不能做这件事的原因,或者向孩子解释做了危险事情的后果,单纯的口头说教比较枯燥,3-6岁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更能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比如图片或者具体的事件,对于口头说教的形式,幼儿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而且他们不会特别感兴趣,可能会阻碍家庭安全教育的发展。

家庭安全教育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家庭安全教育的效果,好的教育方法可以推动安全教育的发展,反之,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刘馨、成利新调查发现,73.1%的家长表示经常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情景选取安全教育的内容,随时随地开展幼儿安全教育。黄志芳与祁道林(2014)他们指出,多数家长是在危险发生后,以口头提醒或者制止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同时,也有一些家长在幼儿不听劝诫的时候,采取恐吓威胁,甚至训斥体罚等方式进行教育,不但起不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而且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当孩子多次出现危险行为的时候,大多数家长采取的措施跟孩子讲道理,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并且描述行为的后果,然后指导孩子的行为,很少有家长愿意去跟孩子交流,所以在家庭安全教育的方法上存在专制性,完全是家长说了算,很少有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意见,缺少民主性。虽然是家长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但是也应该给孩子一些参与和表达的机会,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角度和需要出发来进行安全教育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家长缺乏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实践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家长是非常缺乏关于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经验,导致往往不知道什么应该开展安全教育,也不知道具体如何开展安全教育,对什么样的方式是最有效幼儿可以接受的也一无所知,只能依赖于解说和说教的方式,使家庭安全教育停留于表面,很难深入展开,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五、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的完善措施

(一)家庭成员统一教育目标,形成强大合力

对于幼儿家庭安全教育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成员内部教育目标要一致。教育目标对于家庭安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目标决定了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从而决定幼儿的行为,但是如果家庭内部成员教育目标不一致的话可能会导致幼儿出现不同的行为,对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培养都会起到反作用。幼儿会比较迷惑,不利于安全习惯的养成。首先家长要保证家庭成员对于家庭安全教育观念一致,即使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也不要在幼儿面前争论,应该沟通协调好后在对幼儿进行家庭安全教育,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形成强大的合力。所以,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应该就幼儿安全教育问题多沟通交流,多去学习正确科学的安全教育知识,达成一致,统一个教育目标,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其次,家庭内部成员要在安全行为和习惯上保持一致,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榜样,家庭成员安全行为上的一致可以为幼儿树立更坚定的榜样,幼儿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会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家庭内部成员目标一致性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会帮助幼儿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和观念,另一方面,幼儿在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影响下,形成安全意识与习惯,这样才能共同促进幼儿安全教育的发展。

(二)学习科学的安全教育知识,知行统一

首先,家长要不断学习,丰富和扩充自己的安全教育知识。家长应该摒弃一些传统的“土方子”和迷信,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应该是怎么样,或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主观臆断,应该积极学习科学的安全教育知识,可以买一些关于家庭安全教育的书籍来进行学习,或者看一些比较权威的安全教育的文章,亦或者遇到安全教育问题的时候去网上查资料,要不断扩充和丰富自己的安全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幼儿家庭教育观念。其次,家长要给孩子传递正确的安全教育知识。3-6岁的幼儿,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对生活环境中出现的安全隐患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家长的保护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家长不能时时保护孩子,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给幼儿传递最科学最正确的安全教育知识,让幼儿能对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预判能力,并且学会消除安全隐患,从而躲避危险。作为家长,不能只想着如何保护孩子,更应该有安全教育的意识,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幼儿安全教育才是幼儿安全的长期保护伞,为了提高幼儿应对危险的能力,家长必须给孩子传递科学有效的安全知识,先让幼儿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幼儿的观念,然后让幼儿知道面对危险的时候该如何消除危险,只有这样才可能会产生安全行为与习惯。其次,家长要做到知行统一,仅有正确的安全教育理念是不够的,还有去付诸实践,光想不做是没有用的,要把这些想法运用到实际的行动中去。家庭安全教育是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家长只要用心,一定可以发现教育时机,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三)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以身作则

首先,家长要不断地去尝试,在实践中过得经验。家庭安全教育不是说说而已,3-6岁幼儿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单纯地说教幼儿听不懂也不愿意听,光说不做的话家长的安全教育也只能停留于表面,缺乏操作性。所以家长要不断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比如说关于消防安全教育,家长可以带幼儿在家进行消防安全演练,着火了的话应该往那边跑,应该准备什么东西,以什么样的姿势逃跑,只有不断实践,幼儿才会知道着火了要逆风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这写安全教育知识光靠说的话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所以家长要不断地去在实际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才会总结出更多关于家庭安全教育的经验,才能发现家庭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更合适的方法和内容来开展安全教育,让幼儿家庭安全教育开展得更加高效。其次,父母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喜欢模仿是3-6岁幼儿的一个重要特点,家长的言行举止要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因为家长的行为和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所以家长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危险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与安全习惯,给幼儿做一个好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对于一件事情的认知和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想观念与行为。除了家长的榜样,家长他们对自身安全行为的长期要求,也能更加坚定幼儿的思想观念,也是幼儿树立安全行为习惯的重要榜样,所以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良好的榜样示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长期坚持一定安全习惯和行为,让孩子看到家长的坚持与态度,用行为去教育幼儿往往比用语言来得更加有说服力一些。

(四)在游戏中进行幼儿安全教育,寓教于乐

3-6岁幼儿,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幼儿需要通过直观形象的东西或者生动真实的情景,并且调动各种感官去理解和感知事物,单纯地讲道理和说教幼儿不能理解,并且幼儿不感兴趣,所以一味地灌输和说教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游戏中,可以给幼儿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运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同时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愉悦感,并且能很大程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可以更有效地在游戏中吸收知识获得发展。同样,游戏也可以运用到家庭安全教育中去,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家长用到的安全教育方式都是单纯地说教和灌输,孩子是不愿意听的,也不感情兴趣,家长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运用幼儿喜欢并且能理解的方式来进行家庭安全教育,这时候就可以设计相应的游戏,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幼儿在情景中理解和感知。比如可以教孩子一些安全教育的手势舞,或者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模拟商场中走失了应该怎么办等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07-02.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Z].2012-10-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10-09.

[4]丁宗一.儿童意外伤害[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8(6):383-385.

[5]心文.北京杭州儿童意外伤害烧伤居首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3,16(4):233.

[6]林格.教育是一种人生智慧一给父母和教师的76个建议:[M].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3

[7]郭静晃.儿童安全管理[D].台北,2005:144.

[8]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184.[9]曹冬.幼儿园安全管理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31.

[10]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Z].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1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12]田红梅,王琳,刘熹,邱孟,李小虎,张晓燕.成都市2-5岁幼儿家长家庭意外伤害认知及行为调査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7):544.

[13]曾燕波.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5(11).

[14]祁道林,周李哲.河池市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査与分析[I].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05):195.

[15]孙钠,蒋纹玉.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04):123-128.

                                             供稿人:宜兴市周铁镇幼儿园  丁佳丽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