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幼儿只有在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可以说,环境创设直接关系到幼儿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发展,种植园地所栽种的植物都具有生命力,植物生长发展的过程,具备特定的教育功能,为此,我们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客体创设适于大班孩子种植的种植园地,使孩子在亲身栽种,亲自观察、记录的过程中获得种植植物的相关经验,为孩子们打开植物生长的奇妙之门……
幼儿园《纲要》指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大班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观察力、思考力及动手能力,并且在绘画及记录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为他们在种植中获得第一手材料很有帮助。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每天吃的蔬菜是怎么长大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变化规律,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培养他们种植管理的简单技能及合作意识,我们在春季开学初就从几方面入手,引领孩子在班级的自然角种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种植的经验与乐趣。
一、分享种植经验,确定种植计划
我园地处山区农村,孩子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种植,我们就先从丰富孩子的种植常识着手,请有种植经验的小朋友为大家介绍种植需要的主要材料和工具,孩子介绍的头头是道,比如要把地先翻一下,大蒜要先一瓣一瓣掰开来,把种子种到土里的同时要浇水、过段时间要施肥等。老师与幼儿一起请教园内的园艺师傅,然后一起讨论种植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在他们介绍完之后老师就请大家一起讨论种什么植物,老师将幼儿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
幼儿讨论的内容很多,有的不切合实际。老师就与幼儿一起讨论该留下什么,该增添什么。然后确定了种植计划,为了让幼儿感兴趣,能在种植时主动关注,积极参与,我们就让幼儿按种植计划自行选组。
二、定期观察,定期记录。
敏锐的观察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获得的。因此组织幼儿进行观察的实践活动,从中使他们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观察技能和方法,对他们的观察力培养是大有好处的。种子种下去了,孩子们就得定期观察、定期记录。我们经常利用饭后散步的时间,来到种植园地,看看自己亲手的种子发芽了没有?长高了没有?要浇水了吗?当发现植物在悄悄长大,再次观察时,发现植物又有了新变化,孩子会觉得很欣喜,回到教室,几个孩子一组讨论记录。因为幼儿不会书写,我们让其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记录本由老师来做,封皮让孩子自己将种植的植物画在上面。
植物的生长记录表幼儿一周记录两次,刚开始是老师指导幼儿记录。因为小组内幼儿多,我们请幼儿商量着来记录。谁记录就写谁的名字或学号。哪天浇水就哪天记录。之后一周做一次总结,看看自己种植的植物需要浇水的量是大还是小,在下周之后就进行相应的调整。老师把孩子总结的事项写在记录表的下面。浇水前老师指导幼儿看土质变化,觉得土质有些变浅了、发硬了,就可以浇水。
教师在幼儿观察记录中要发挥好设计者、引导者的作用,如记录表的设计要合理,便于幼儿的记录。要能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外形特征、叶子的形状、长的是否对称,嫩芽、嫩叶如何变化,颜色如何等,在细节上善于引导,从细微处着手、由点带面为好。
三、抓住契机引发探究,发现问题随机调整。
幼儿在种植期间,发现自己种植的植物有了变化:黄豆的种子破土而出了,茎长长的,尖端长出了两片厚厚的小芽,中间的叶子却是薄薄的;胡萝卜的叶子原来是细细的,像柳树的叶子似的。孩子们观察的可真细致啊,为了激励幼儿坚持观察下去,体验生命的奇妙和种植的不易,我们让他们把自己欣喜的发现记录在老师另设的“发现本”上。利用空闲时间让孩子把自己的发现讲述给大家。这样做,老师能抓住契机,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并通过讲述观察所得加深观察事物的印象,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深刻了。同时,老师也每周一次把生长的植物拍摄下来,当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后老师就把照片展示出来,让幼儿观察到不同阶段植物的生长情况,使幼儿对植物的生长有完整印象。
孩子在种植中也会出现问题,老师就与幼儿一起分析原因,并鼓励幼儿再次尝试。如黄豆组的幼儿刚开始种植的黄豆出苗很少,老师与幼儿分析可能是黄豆浸泡的时间长了,因为黄豆在种植时有有点臭了,是双休日没有及时换水造成的,后就让幼儿重新浸泡黄豆再进行种植。再如,为了让幼儿测量植物生长的高度,老师给幼儿制作了测量尺。起初,是用泡沫板做的,但材质过软不易立起,后来改用长些的吸管做测量尺就较好了。
四、参与实验验证猜想,随机生成延伸种植。
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不同,为了让幼儿真切了解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请他们用大蒜进行了小实验。
老师先请幼儿猜猜大蒜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后请幼儿实验,分别把大蒜放在不同的生长环境里:A、有阳光和没有阳光的地方。B、有盖和没有盖的透明塑料盒里。C、浇水多和不浇水的土里。
数天后,请幼儿观察大蒜,看看结果是否与他们猜想的相同,与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的情况,并找出原因。与幼儿一起总结出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植物都具有向阳性。
有趣的是,随着种植的植物不断成长,有的幼儿禁不住好奇,竟在私下里偷偷品尝起叶子来了,老师问幼儿品尝的红薯叶滋味怎么样?幼儿摇摇头说:“有点涩,不好吃。”老师随即告诉幼儿其实红薯叶拌面蒸熟后再凉拌很好吃,老师这样一说,孩子忍不住说道:“我们也想吃。”受孩子的言语启发,老师请孩子讨论还有什么蔬菜的叶子可以吃,什么蔬菜的叶子不可吃?”,孩子们说出了很多。曹宇豪小朋友说:“大葱和韭菜的叶子可以吃。”王佳玮说土豆的叶子不能吃,王欣月小朋友说白菜的叶子可以吃……,幼儿讨论完之后我们共同探讨了植物叶子的可食性。
随着植物的生长,蒜苗枯萎了,本想把它拔掉,但老师想到为什么不把枯萎的叶子剪掉,让它继续生长,让孩子看到种植的蒜最后的生长结果呢?老师请孩子把枯萎的叶子摘除掉。一段时间后,老师请幼儿把蒜苗从地里拔了出来,很多圆圆的小蒜头呈现在小朋友的眼前,孩子兴奋极了,说真想不到啊,种下的是月牙形的蒜瓣,怎么长出来的是圆圆的蒜呢,孩子觉得植物的生长奇妙无比。品尝蒜的时候孩子的童真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了,有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地咬,吃一点喝点水;有的孩子一张嘴把整个小蒜放到嘴里大嚼起来,说不辣,却辣的直吐舌头;有的孩子把蒜当成了宝贝揣到兜里要带回家给爸妈品尝……孩子们亲身亲历地品尝大蒜,我相信,大蒜的辣味在孩子的记忆里会终生不忘。
在种植研究中,我们转变了教育观念,了解了种植园地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前以为种植园地只是让幼儿看看说说,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现在知道了这也是培养幼儿观察兴趣和能力的良好途径和方法。我们及时适时地给予幼儿启发与帮助,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探究的愉悦,使幼儿的探究兴趣得以延续和提高。幼儿园种植园地的创设和利用,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幼儿在栽种、照顾、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观察、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观察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得到提高;在与同伴的交往、合作、分享的过程中,合作能力得到提高。最主要的,孩子通过种植植物,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能,虽然浅显,但对幼儿一生受益。种植园地内植物的栽种,仅靠教师是不够的,我们也发动家长主动参与。我们首先注重宣传、交流,使家长明确创设种植园地的重要性及作用,家长的参与才创造出我们班级丰富的种植内容。
种植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大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让我们谨记:“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宜兴市湖父镇中心幼儿园 张幸)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