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心理课堂>内容详情

虚拟世界的“爱”与“愁”(教案)

发布时间: 2022-03-28 15:39 发布单位: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浏览量: 4094 【公开】

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网络的复杂环境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危机感。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好奇心强,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在网络面前尚缺乏辨别力,一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而严重影响了学习。本课通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抵挡网络诱惑,健康上网。

教材对象:

初一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活动,认识到网络给生活带来诸多影响,有利也有弊。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制作“文明上网公约”,学会合理使用网络。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网络的“双刃剑”作用,以及如何抵挡网络诱惑。

教学重点:了解抵挡网络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我监控,合理使用网络,健康上网。

教学过程:

一、暖身阶段——玩转网络时间卡

1、每位同学手中都有一张“玩转网络时间”卡。请每位同学写下自己的姓名,完成第一问:上网大部分时间做了什么?

2、老师在卡面的背后留有信息,大家仔细观察,借助卡片背面信息,静悄悄的找到有缘人组成新的小组(4人一组)。小组成员集中坐在一起。要求:快、静。限时2分钟。

【设计意图】:用活动暖身,增加趣味性;打破教室里原有座位,形成新的小组,获取新的场动力,产生新的沟通。

2、转换阶段

1、按顺时针方向轮转卡片,完成第二问:上网还可以做些什么?每位同学只答一条观点。要求:独立思考,不讨论,限时2分钟。完成的小组成员集体起立。

2、组长组织讨论两个问题:网络让你得到了什么?又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麻烦?限时2分钟,讨论好的小组请坐下。

【设计意图】:了解同学使用网络的目的,再回观自己使用网络的目的,让部分学生心理得到安慰,明白大家上网的目的都是差不多的,进而一般化自己的行为;回忆使用过程中的感受,感受网络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3、工作阶段

1、组长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同时进行归纳网络的利与弊

2、过渡:案例——孟俊的故事

过渡问题:

猜测:什么原因导致孟俊沉迷网络?

提问:他要怎么做才合理?

思考:我们要怎么上网,才可以减少网络对我们的危害?

3根据思考结果,小组同学一起制作一份《网络文明公约》

4、小组展示《网络文明公约》、教师出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分享:你做到了什么?没做到什么?没做到的打算怎么做?

【设计意图】:感受网络是把“双刃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两面的影响。那么我们如何使用,才能更好地让网络为自己服务,而不被迷惑。

四、结束阶段

1、老师总结:有人曾经这样评价网络:“网络,让人在垃圾里寻找黄金”。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我们需要睁大辨别是非的慧眼,需要三思而后行,把它变成有助于我们学习、成长、发展的一把利剑。

2、学生分享本节课收获。

【设计意图】:分享本节课学生的收获,让学生能根据本课所学,联系生活,健康上网。

树人中学 徐露琴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