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铁实验小学 何梅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后进生的表现及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分析了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用发掘闪光点、增强自信心,建立融洽点、消除逆反心理,突破封闭点、提供人际交往的舞台,激活乐学点、消除厌学情绪等策略进行转化,给他们心里洒点阳光,让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不断进步。
关键词:后进生 心理问题 转化 策略
陶行知先生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一文中曾说过:“教时代落伍的人一齐赶上时代的前线来是普及教育运动的目标。”这是一种极有主见的主张。因此教师必须要有“爱满天下”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帮助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心理问题而导致在这些方面不如班级大部分学生的有困难的后进生,
事实上,具有不同心理问题的“后进生”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如自卑、胆小、对人对事多疑、冷漠、不合群、沉默寡言、狭隘、反应迟钝,学习拖拖拉拉,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他们经常听到的是批评、责骂,尝不到成功的喜悦,对侍事情消极。如果听之任之、不及时转化,这些后进生的信念就会动摇、理想会泯灭、意志会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不振,甚至发展为会逃学、离家出走,严重的长大后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要促使这些后进生向好的方面转化,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探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他们干涸心灵以雨露的滋润,转变他们的思想,纠正他们的行为,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本人主要从下述四个方面开展了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发掘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对人一生的发展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小学生缺乏自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尚不成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缺乏针对性,对自身的认识也不能正确客观的评判。二是教师、同学和家人的无意伤害。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家庭环境的和谐等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影响,尤其是那些父母关系紧张、纠纷多、不稳定的家庭,对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针对形成的原因,我采用了以下转化策略:
1、 发掘闪光点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后进生也不例外。我们教师要懂得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促其上进。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表扬,都想获得别人的信任。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们想当先进;想获得更多同学的亲近和信任;更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啊!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表现有问题,就全盘否定一个人,其实在他们身上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忽略罢了。就拿我们班上的马晓飞同学来说吧,他确实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有点坏,就连上课也不敢举手发言,可他劳动非常积极,每次打扫清洁,他总是冲锋在前,不怕脏,不怕累。我借助他这一闪光点,大做文章,让在班里做了一个小组长,专门负责本小组的清洁卫生。自从他担任组长后,我发觉他变了很多,上课爱听讲,能主动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打架闹事的事情少了。
2、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拿别的孩子的优势与后进生的不足相比,不能在全班学生面前惩罚没有自信的后进生或不尊重他们,不把他们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我班的尹旭霆,在行为习惯上不如其它学生好,他身体特别胖,上课总是懒洋洋的,读书也有气无力。以前每到他趴在桌子上时,我考虑他自尊心很强,不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他,而是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抚摸他的小脑袋,他立刻心中有数了,挺了挺身子坐直了。经过十几次的提醒,他逐渐开始自己提醒自己,现在他听课坐得特好,人也看起来很有朝气。
可见,教师抓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扬起了后进生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尊重,就让后进生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后进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二、建立融洽点,消除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到高年级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与老师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老师说,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一是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当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自我表现欲望受到妨碍时,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二是社会因素,如老师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等。消除逆反心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关系如何。”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样十分重要。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认知与情感两种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的过程,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改变认知。只有当后进生对老师有了足够的信任,才能产生良好的动机,有浓厚的兴趣,才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针对逆反学生的心理问题,我改变原来那种批评的教育方式,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经常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走入他们的内心,改变他们的心理想法,还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生活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其它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不正确的心态中挣脱出来,让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改变逆反心理。
2、给孩子正确积极的评价
教师对后进生的评价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的判断,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当我们看到孩子闯祸时,不能严厉的指责,一味的挖苦,甚至嘲笑,这不但会损伤孩子的信心,还会激起孩子强烈的抵触情绪。孩子们总想把事情办好,一旦失败,心中就会不悦,再遭责备,更会增添消极情绪,增加孩子的紧张焦虑,因此会不由自主的重蹈覆辙,一错再错,这是应给予孩子正确积极的评价。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的对面涂上一层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让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以前我教过的钱涛同学,没有妈妈,在班级总是违反纪律,作业老不完成,遭到同学们的白眼,老师的训斥,家长的暴打。久而久之,他对同学和老师便采取敌对的态度,不仅常欺负同学,有时课上也常与老师唱反调,态度蛮横,时常不回家,在外过夜,情况非常严重。我对他反复出现的点点错误,总是耐心地教育他,指点他,体察谅解,甚至加以策略性的“包庇”。久而久之,他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开始向我吐露真实想法——别人都瞧不起他,他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才这样干的。此后,他开始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每天也能回家,行为习惯也改变了许多。
可见,消除后进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给孩子正确积极的评价,才能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三、突破封闭点,搭建人际交往的舞台
后进生的自我封闭形成的一个原因是性格内向,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就只能自我封闭起来。他认为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们不能融入到同学们中去。时间长了,对周围的人总抱有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就这样”、“天蹋下来也不关我的事”的心理,他们往往不愿与人交往,自我封闭,交往意识淡薄。同时,学校教育也存在薄弱环节。我们的学校教育虽然强调班主任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但是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教育,很少给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舞台。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1、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
其实,孩子都想与别人交往,有的同学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想和别人友好相处,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赢得大家的喜爱;朋友之间闹矛盾了,不知道怎样调和;遭到别人误会了,不知道怎样澄清事实……这就牵涉到一个交往技巧的问题,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和社会阅历的丰富,人们能逐渐领悟到一些交往技巧并善加运用。但小学生没什么人际交往经验,所以在心理辅导中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第一,学会结交新朋友。鼓励孩子带着真诚的微笑主动与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欢迎的,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一定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第二,学会倾听和交谈。越是小的孩子越不会倾听,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用眼神示意对方“我在专心听你讲话”,不要打断对方的话,适当时抱以肯定的回答。第三,学会赞美和感谢。真诚、适时适当地赞美是于人于己都有利的。当然还要学会感谢,学会感恩,并且要用行动表现出来,即使是一个微笑一句真诚的感谢,你都会令别人愉快令自己也感到幸福。
2、提供交往的舞台
交往是人的生活需要,但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会发生困难,表现出心理封闭。一些学生的与人的交往很有限,除了学校就是家里,缺少一个可以交往的舞台。孟子早就说过:“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让学生走出封闭的手段,要是能开展有利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有好处的。我根据后进生交际的现状,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讲座或活动,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人际交流氛围;同时为他们提供人际交往的舞台。我会有意识地在课上增加小小组讨论,开展小小组分角色朗读和小小组表演课本剧的活动。在小组活动时我会让有人缘好的同学多去关心不善与人交往的学生,还特意叫他们组上台交流、表演,让后进生学会与人交流,乐于与人交流。同时利用课后和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做游戏;还举行“一帮一”活动,让后进生有与别人交往的机会。经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与同学相处时,比以往多了友善,朋友也多了,心情也开朗了,学生比较孤立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这也许就是一种改善吧!
可见,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提供人际交往的舞台,能拉近后进生与老师,后进生与其它学生的关系,能让他们改变自我封闭状态,打开心灵与人交流。
四、激活乐学点,消除厌学情绪
后进生的成绩差, 究其原因:一是后进生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二是畏难,做作业要费脑筋,要吃苦头,玩比做作业有乐趣;三是学困生觉得吃力不讨好,反正总是不及格,总是落后,总是挨批评,不学也罢。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疼,逃避学习。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要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把后进生遗忘,在课堂中的提问对他们而言,只是别人的舞台,他们就只能是一个观众。这样的课堂,绝对不是自主课堂所存在的,我们的课堂应该积极鼓励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所收获,都能体验到参与学习的快乐。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并内化学习目的。对于后进生,教师应把微笑与鼓励带给他们,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只有这样,他们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敢说、敢问,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的鼓励有可能是学生学习的一味良药,老师不经意的鼓励,可能会使后进埋在心中久未激发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发,使学生在瞬间就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我在教学时就比较注重营造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早自习,原先学生自读自的,好些学生没有激情,读得不投入,有些甚至开小差。后来我利用她们的竞争意识,由组长负责安排,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这样组员之间有了比赛,组与组之间也有竞争,学习气氛浓了,学习主动性也高了。
2、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多让后进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他们就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下苦功夫学”,觉得乐在其中。如班内一个叫杭盛的学生,课上不是睡觉就是玩东西,有次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居然整理书包,大声道:“我不读书了,我最讨厌上课了!”对于这么明显的甚至带有点挑衅性质的厌学心理,我明白只有激发他学习的兴趣,才能打消他的这种厌学情绪,于是我先是对他进行一番教育,让他明白学习的重要,而后在上课或作业中经常为他订一些可达成的目标;经常赞扬他的成功,多鼓励少批评。如背书快多了,字写得真认真,在课上做练习时,我总是走到他身边,让他觉得老师一直在关注他,同时及时发现他的问题及时讲解,让他渐渐对学习有了兴趣,最后的考试他居然考了七十六分。
可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他们搞好学习起很大的作用。后进生唯有好学、乐学者,才能不断上进,才会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
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我们只要转变观念,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并针对后进生各种心理问题,从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全面发展的高度出发,用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眼光,让他们干涸的心灵得到滋润,就能让他们增强自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学生的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郑雪,《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 沈建益,《班集体建设中的特殊生教育》,《现代班集体研究》,2005年第1期
3、潘淼,《有心插柳柳成荫》,《现代班集体研究》,2005年第1期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246页,四川教育出版社。
1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