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班家长的一封信:携手共筑幼小衔接的桥梁
亲爱的家长们: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的欢声笑语,迈向人生新的阶段——小学。作为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老师,我深知幼小衔接是每个家庭关心的话题。今天,我想以朋友的身份,与您分享一些思考与建议,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幼小衔接,不是“抢跑”,而是“蓄力”
许多家长焦虑于孩子是否要提前学习拼音、算数,担心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但真正的幼小衔接,并非知识的"填鸭",而是能力的储备。
小学与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在于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游戏化的体验转向结构化学习,从依赖老师到逐步独立。因此,我们更应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专注力、倾听能力)、生活能力(整理书包、时间规划)和心理适应力(面对挫折、主动表达)。
比如,我们可以每天和孩子玩"倾听小侦探"游戏:家长用正常语速讲一个故事,请孩子复述关键信息,逐步提升他们的专注力;再比如,鼓励孩子自己整理第二天要穿的衣物、准备文具,培养责任感。
用“慢教育”浇灌成长的种子
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孩子可能会遇到困难:写字时歪歪扭扭、上课忍不住说话、忘记带作业本……这些看似“问题”的表现,其实是成长的自然过程。
请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当他们握笔吃力时,不妨先玩串珠、捏黏土,锻炼手部肌肉;当他们分心走神时,可以约定“番茄钟”(专注15分钟+休息5分钟),逐步延长专注时间。我们要做的不是苛责,而是用陪伴告诉他们:“慢慢来,我陪你一起解决。”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衔接课堂”
1.在生活中渗透学习
逛超市时让孩子算价格(“买两盒牛奶需要多少钱?”)
散步时观察植物生长,记录季节变化(科学观察启蒙)
亲子共读后讨论故事逻辑("为什么小兔子最后能成功?")
2.用游戏培养规则意识
设计“家庭任务卡”:每天完成一项小任务(浇花、摆碗筷)
玩“红绿灯”游戏:听到“红灯”立刻停止动作,训练自控力。
3.用对话缓解入学焦虑
正面引导:"你会认识新朋友,教室里有好多有趣的图书!"
接纳情绪:"有点紧张很正常,妈妈小时候也这样。"
给家长的温馨小贴士
暑期可以带孩子参观小学,熟悉校园环境
调整作息时间,逐步向小学节奏靠拢
准备学习用品时,让孩子参与选择(赋予自主权)
亲爱的家长朋友,幼小衔接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急不得,也快不得。与其焦虑孩子"会不会跟不上",不如多关注他们眼里的光芒是否依然明亮,对世界的好奇是否依然热烈。让我们放下比较,用信任与耐心,陪孩子走好这段成长的阶梯。未来的日子里,愿家校继续携手,做孩子身后的那盏温暖而不刺眼的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供稿人:宜兴市凌霞实验幼儿园 陈芸)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