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走廊上,3岁半的乐乐正踮着脚尖给植物浇水。这个在入园时连水杯都拿不稳的孩子,如今已经能独立完成这项"工作"。乐乐的成长,正是家园共育最生动的写照。
共情:读懂孩子的"成长密码"
每天放学时,乐乐妈妈总会蹲下身,看着孩子的眼睛问:"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要告诉妈妈吗?"这样的对话方式,源自于老师在家园联系册上的建议。家园共育的首要秘诀,就是建立这样的"共情通道"。家长群里的"今日小发现"、每周的成长档案,都在帮助家长用专业的视角,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成长信号。
共育:搭建成长的"脚手架"
当老师发现乐乐对植物感兴趣,便建议家长在家也开辟一个小花园。现在,乐乐每天都要记录"我的植物日记",妈妈用照片记录,爸爸帮忙写观察笔记。这种家园联动的方式,让简单的兴趣变成了持续的学习。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
共创:编织温暖的"成长网"
在刚刚过去的"亲子自然日"里,家长们化身"助教",和老师一起带孩子寻找秋天的踪迹。医生爸爸讲解植物知识,手工达人妈妈教做树叶贴画。这种角色转换,让教育从"你们幼儿园的事"变成了"我们共同的事"。
家园共育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像乐乐的植物一样需要共同培育。当我们用一致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协同的方式支持孩子,就能创造出1+1>2的教育合力。在这张温暖的成长网中,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节拍。
(供稿人:宜兴市张渚镇中心幼儿园 陈国芳)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