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一个观点:“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营养和能量,通常也决定着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上什么样的人生。我们的家庭始终秉持一个信念:放手是信任,牵手是支持。
1. 用专业心态化解分离焦虑
作为医护人员,“耐心观察”和“适时干预”是我的职业本能。送孩子入园的第一周,他哭得撕心裂肺,但我深知过度的安抚反而会延长适应期。每天晚上我都会告诉他,放学回来你就会见到妈妈啦。孩子的适应也需要时间。两周后,他不再哭泣,甚至主动挥手告别。
分离焦虑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父母的坚定态度能传递安全感。
2. 碎片化时间培养自理能力
由于工作繁忙,我常利用晨间和睡前的碎片时间教孩子自理。比如,早晨边帮他整理衣领边示范:“袖子要这样翻,纽扣要对齐。”即使他穿反了裤子,我也会笑着夸他:“今天自己穿衣服,真棒!”如今,他已能独立完成刷牙、收拾玩具等小事。生活即课堂,点滴小事中藏着培养独立的契机。
3. 父亲的“高质量陪伴”同样关键
虽然爸爸陪伴时间少,但他每晚睡前雷打不动地陪孩子玩20分钟积木。周末的“亲子陪伴日”,他们会去公园捡树叶、观察昆虫。爸爸不善表达,却用行动告诉孩子:“遇到困难可以自己试试,但爸爸永远是你的后盾。”这种“放手不放任”的方式,让孩子既独立又充满安全感。陪伴不在时长,而在于用心。父亲的参与能让孩子看到不同的成长榜样。
4. 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常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今天想穿哪个颜色的外套呀?”“晚饭想吃胡萝卜还是西兰花?”即使他选了不搭配的衣服或挑食的菜,我也会尊重他的决定,但会温和提醒后果。慢慢地,他开始学会权衡,甚至主动说:“妈妈,我今天选西兰花,因为你说它能让眼睛亮亮的!”自主选择是独立的起点,承担后果是成长的必修课。
5. 活出自己,成为孩子的光
我始终相信,父母的自立是孩子独立最好的榜样。休息日在家,我会看书或学习专业课程;抽空也会练练字,周末抽空带他一起跑步、骑行。这种耳濡目染下,他逐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但要学会为自己负责。父母活得精彩,孩子才会向往独立的人生。
作为双职工家庭,我们无法时刻牵着孩子的手,但却能用信任与智慧为他铺就成长的路。母亲的角色让我学会在忙碌中抓重点,父亲的参与则让孩子看到责任与坚韧。育儿之路没有完美答案,但只要我们懂得“放手时坚定,牵手时有爱”,孩子终将成长为温暖而有力量的人。
供稿人:宜兴市城东实验幼儿园小一班李潇妈妈谢菁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