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家教杂谈>内容详情

言传身教 润物无声——做孩子的好榜样

发布时间: 2025-01-03 08:47 作者: 施秋萍 浏览量: 629 【公开】

大家好!我是徐晞琰的妈妈,很荣幸获得与大家分享育儿经验的机会。2019年,初为人母,既满怀喜悦,又对未来漫长的育儿道路充满担忧。五年来,经过在育儿道路上的不断摸打滚爬,也慢慢找到了适合我们家宝宝的育儿方向。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作为父母至始至终保持统一战线,坚定不移的相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用心陪伴与言传身教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断学习育儿知识,反思与调整育儿方式。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她的思想也在逐日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用心去感受与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的改变、更新、优化育儿方法。育儿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问,孩子在成长,我们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相比于阅读专业的育儿书籍、参加育儿讲座或者培训课程,我们更倾向于和拥有同龄孩子的家长沟通交流彼此的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学习、更新、丰富自己的育儿知识。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我们家宝宝呱呱坠地那刻起,我就时常想,如何用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生活、学习、交际等行为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是在不断观察、模仿、学习大人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我们家庭成员之间就自觉的形成一种无形的约定,生活中保持个人情绪稳定,避免争吵,尽最大可能减少或者完全避免当着孩子面刷手机、看电子产品等情况发生,与之代替的是与孩子一起看绘本、唱歌、画画、爬山、公园露营等活动。我个人认为一个情绪稳定的家庭氛围,不仅仅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更是培养一个情绪稳定、有安全感、沉着冷静的孩子的前提。譬如说,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难免办“坏事”,作为父母的我们都是第一时间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这个问题,关心她,鼓励她,待她情绪稳定后,再和她一起回顾刚刚发生的事情,引导她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情再发生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尊重孩子,给予她足够的成长空间。为人父母,我们常常渴望给予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有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尊重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才是对他们最珍贵的馈赠。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梦想。当我们尊重他们的选择,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丰富多彩。不要总是以我们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想法,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因为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例如,每周末我们都会组织全家去超市购物,每次购物前都会和孩子沟通交流,一起把家里需要采购的物品以及她自己需要采购的物品逐项罗列出来,设立一个购物计划。每次圆满完成购物任务后,她都喜滋滋的,满满的自豪感。但是,有时候,她列出的自己需要采购的物品在我们大人眼里看起来很不合理,我们会耐心、客观的把该物品不合理的地方讲给她听,如果她依旧坚持,那就放入采购计划,后面产生的“后果”由她自己“消化”,大人全程不参与,慢慢的就养成了三思而后行的习惯。

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理。我们始终坚持把这个“大权”放给孩子自己,让她学着我们家长管理自己的样子管理她自己,实践效果显著,孩子也收益匪浅。如,五周岁体检时,她的视力和营养指标不是很理想,在医生逐项向我们交代孩子日后生活起居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时,我们就很自然的把她喊过来一起聆听医生的建议,让她一起共同参与此事。自此以后,我们发现每天她都非常积极主动的要求进行户外活动,与此同时,要求看电视、吃零食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视力和身体素质也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五年来的实战经验,我们发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子,我们家长就要先进行自我修炼,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用实际行动影响她的认知,潜移默化,孩子就是你想要的样子!

供稿人:宜兴市城东实验幼儿园中四班徐晞琰妈妈  程华

1735863817109768.png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