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观察:
今天午点吃的是面条,里面有青菜,香菇,肉丝等一系列的辅助材料。刚把碗端到姜鑫面前,他就说,我不吃菜。我说要吃的,青菜营养好,蘑菇是小兔最喜欢吃的。他只挑里面的肉丝吃,吃到没有了就端着碗说:“老师,我还要肉。”我说你把碗里的吃掉了,我就给你好多肉肉。他倔强的说,“我不要吃菜,我要肉,我要面条。”于是我走过去,端起碗喂他,他就是倔强的不张嘴,我勺子凑到哪边,他就嘴巴转到另一边,最后干脆趴在桌上不吃了。于是午点就吃了一点。
观察分析:
在家里全部依着他,只吃他喜欢吃的食物,还给他买许多的零食,而忽略了营养搭配,所以他把这个坏习惯也带到了学校。
教育措施:
对于挑食的现象,需要家长和老师的一起努力。在学校,需要慢慢的学会吃蔬菜,用表扬的话语鼓励他先尝一尝,只要他肯尝试,就会慢慢习惯。
第二次观察:
在集体活动或老师讲解时,姜鑫经常不等他人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问,打断了正常的交流秩序。这种行为虽然表现出他的积极参与和求知欲,但往往影响了其他幼儿的倾听和老师的教学进度。姜鑫的家庭环境较为开放,父母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可能在日常教育中忽略了对他倾听习惯的培养。
观察分析:
姜鑫的家庭环境比较宽松,父母都是双职工,忙于工作,对姜鑫的管教相对较少。姜鑫在家中的行为模式也较为随意,经常在家庭成员对话时打断他人。家长对姜鑫的行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引导,认为孩子活泼是好事,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在集体环境中的不适当性,导致这一行为在幼儿园中也频繁出现。
教育措施:
1.家长应与姜鑫进行更多的互动,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教会他如何在家庭环境中礼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吃饭时不插嘴、听别人说完再发表意见等。
2.在活动中,老师可以设置“轮流发言时间”,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强调倾听的重要性。并且在发言前给予一定的时间准备,減少姜鑫插嘴的机会。同时,表扬那些能够耐心等待并尊重他人发言的孩子,树立正面榜样。
3.针对姜鑫的具体情况,老师应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每当泽泽插嘴时,老师可以轻轻提醒他:姜鑫,我们先听老师/小朋友说完,然后你再分享你的想法,好吗?”同时,在姜鑫能够耐心等待并认真倾听后,及时给予正面的鼓励和表扬,如:姜鑫,你这次做得真好,耐心等待了老师小朋友的发言,真棒!”这样的个性化反馈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姜鑫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并持续强化他的倾听行为。
第三次观察:
在上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姜鑫老是站起来冲到前面说:“我来我来。”过一会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其他小朋友在跟随老师念儿歌时,他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总是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打扰其他小朋友。当我提醒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
观察分析:
1.小动作多,手脚不停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
2.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
教育措施:
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做到家园共育,提醒家长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
第四次观察:
今天在讲述《三只小猪》的故事时,班上的孩子都安静的听老师讲故事,姜鑫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身体微微前倾。在故事进行到第一个小猪建造草屋的部分时,姜鑫举起了他的小手。我注意到了他的动作,但为了保持故事的连贯性,没有立即请他发言。姜鑫瘪了一下嘴,但他很快又恢复了注意力,继续听故事。当故事进展到第二个小猪建造木屋时,姜鑫再次举手,这次他没有等待老师的邀请,而是直接大声说出:老师,我知道,第三个小猪会建砖屋!”我轻轻提醒他:“姜鑫,我们先听老师说完,然后你再分享你的想法,好吗?”姜鑫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在故事的最后部分,姜鑫直接在老师讲述的时候插话:老师,大灰狼吹不倒砖屋!这次他的插话让我不得不暂停故事,以确保所有小朋友都能听到故事的结尾。
观察分析:
在今天的《三只小猪》故事讲述过程中,姜鑫展现出了他一贯的好奇心和表达欲望,表现为他多次举手并试图在老师讲述的过程中插话。然而,姜鑫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直接插话,不仅打断了故事的连贯性,也影响了其他幼儿的倾听体验。当老师第一次轻声提醒他后,姜鑫能够暂时控制自己的行为,继续听故事,这表明他具备一定的自我调整能力,但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来巩固这一行为。
教育措施:
1.教师可以与姜鑫进行一对一的谈话,引导他认识到自己插嘴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鼓励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可以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姜鑫体验被打断的感受,从而增强他的同理心和自我意识。
2.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为每个故事或讨论环节设置专门的“思考时间”,让孩子们在听完老师或同伴的发言后,先自己思考一会儿,再举手分享自己的想法。
3.设立明确的“分享环节”,鼓励孩子们轮流发言,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泽泽发言前,教师可以特别提醒他:“现在是你的分享时间,你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请先听别人说完哦。”这样的正面引导有助于强化姜鑫的倾听意识和轮流发言的习惯。
阶段总结:
经过这段时间观察和教育干预,姜鑫在挑食、倾听和交流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在初期,泽泽在听故事时会频繁插嘴,但在老师的提醒和引导下,他开始学会等待,尽管有时仍会表现出不耐烦。随着时间的推移,姜鑫在建构活动中开始尝试倾听同伴的想法,尽管他仍然倾向于主导,但他开始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逐渐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泽泽的插话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在老师的引导下,他能够耐心地等待,直到轮到自己发言。这种进步表明姜鑫开始理解轮流发言的重要性,并能够在集体活动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到了学期的后期,姜鑫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展现出了更好的倾听能力。他不仅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等待老师的讲解,还能在分享环节中认真倾听其他孩子的发言,并在适当的时候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这表明姜鑫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交技能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然而,我也认识到,姜鑫在倾听方面的进步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尽管他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但在兴奋或急于表达时,偶尔仍会出现插话的行为。因此,我们将在下一学期继续关注姜鑫的倾听习惯,通过更多的互动和正面强化,帮助他进一步巩固已有的进步。同时,我们也将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姜鑫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得到一致的教育和引导,促进他的全面发展。
蒋湘铃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