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开始了,这个丫头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寒假时间比较短,寒假作业相对较少,而且兴趣班也早早停课了,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来自由支配。说是支配其实就是玩,没有作业没有负担地玩。
现在的孩子已经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可以滚铁环、跳橡皮筋、打陀螺。出门小区里都是汽车、广场上只有奶奶跳舞,难得在小区里遇到一个同学也仅仅只能在广场上玩玩剪刀石头布这样的小游戏或者交流一下看过的动画片。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虽然没有作业,但是却很无聊,所以每次下班回家丫头都要缠着我陪她玩,哪怕就是简单地在小区里散步她也很开心,并且一路不停地和你说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者玩一些成语接龙的游戏。
我们老是说爱孩子。那爱又是什么?爱是尊重、爱是理解、爱是接纳、爱更是陪伴。在孩子的心中,父母陪她玩游戏、陪她看书,哪怕只是陪着散步,她也是很开心的。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开心快乐地成长,不能简单地给她买玩具、让她玩手机,而是陪她一起成长,陪伴她人生的每个第一次,分享喜悦。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旅行。丫头很小的时候,我们便开始带她出去旅行,多数是利用周末在宜兴周边景点游玩,每年暑假期间也会带她进行一次长途旅游。每一次旅行她总能全心投入,那些在我们大人眼里平淡无奇、大同小异的景色,总能让她高兴得手舞足蹈。在陪伴孩子旅行的过程中,我们跟着她的目光看风景、看世界,在细小平淡处发现快乐和美。这或许是陪伴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除了旅行,亲子阅读时间是每天睡前最快乐的时光。丫头从幼儿园从认识拼音开始就特别喜欢看书,从格林童话、爱徒生童话、中国古代神话到郑渊洁的皮皮鲁传、鲁西西传、贝塔舒克系列、马小跳系列丛书等等。有益的书籍增加了孩子的知识储备,还让孩子知书达理,懂得感恩。一起看书,一起讨论,有问题一起提出来,然后在书中寻找答案。
亲子游戏是最能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桥二小有一个传统科目就是国际象棋,丫头从一年级开始就参加象棋比赛,虽然只是课余项目,但是她还是很认真的学,每到星期五、星期六晚上就会拉着我一起下棋,虽然她学得很浅,每次都输,但是她很开心,发自内心的高兴,更多的是她从下棋里学会了思考。我们还一起下斗兽棋、飞行棋,她也有不服输的精神,也会无理取闹地改变规则,直到赢一局之后开心的睡觉。
我答应女儿写一篇关于亲子教育和游戏的文章帮她完成寒假作业,我一边写一边回忆我和女儿的快乐时光,在游乐园的摩天巨轮上、竹海公园的索道上、在象山的海里……一幕幕充满笑容的画面。
这篇作文我不知道怎么写,因为自己的工作和她学习内容的增加,下棋、旅游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不停地催她快点写作业、快点练琴、早点睡觉。不知不觉之间就回忆起过去我拿戒尺打她手心和屁股,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写作业,生怕我回家之间没有完成作业而受到责备,每天都是谨小慎微地做题目和考试,怕写不好被我撕掉或者考试不好打手心。因为我的严厉让她丢掉了笑容。
今年寒假丫头特别开心,不仅仅是因为作业少,而是我们陪她的时间多,陪她经历了好多个第一次。她第一次泡温泉,穿着泳衣披个毛巾抖抖索索地走在大雪里,在经过第一个温泉池子的时候,她马上跳了下去,舒服极了,开心地在里面游来游去。她第一次为全家祈福,年初五迎财神,我们全家去大觉寺祈福,她一定要亲自写祝福语,而且要骑在我脖子上挂在最高处,并且很骄傲地说:“我今天字写得可好了!”
我因为孩子考试不好而打她,因为作业不认真而打她,因为做事拖拉而打她,我希望孩子向着我心目中完美的样子而成长。但是我们也不完美,我们要学会接受挫折和失败,更要允许孩子犯错,因为我们也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责备而是陪伴,陪她经历喜悦、陪她面对错误、陪她走过人生的每一次。
我们永远不要把孩子的短板和别人的孩子长处做比较。把别人孩子优秀的方面作为打击自家孩子的靶子,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时期都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缺点和长处。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她原本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自从2016年第一次陪女儿看《熊出没至熊心归来》开始,我们家每年的大年初一晚上一定是在电影院里陪丫头看《熊出没》,今年也是,希望明年也是,后年也是,直到她不再需要我们陪她看电影……
(供稿:和桥二小孙清玥爸爸)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