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家教杂谈>内容详情

浅谈学习做个合格的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 2022-11-03 08:48 作者: 汪鸿 浏览量: 2948 【公开】

摘要:人的要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这教育“内卷”的时代,“怎样教育好自己孩子”成为了广大家长们共同探讨的问题。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导师,父母的教育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孩子的将来。因此,父母的自我成长是送给孩子的礼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的前提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而非“完美”的父母。

一、学习做一个情绪平和的父母,尊重和接纳是对孩子最有效的管教。

作为父母,我们都非常爱我们的孩子,乐于帮孩子找问题,制定很多“所谓的规矩”。“不可以说脏话”“不可以扔东西”“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但是很多父母会发现每一次对孩子不恰当行为说“不”的时候,孩子要么当作没听见,要么哭闹耍赖。孩子不听话,就会瞬间点燃父母的情绪。“不行,不要,不可以”,似乎成了父母们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几乎成了口头禅。然而回想一下,你对孩子说了那么多“不可以”、“不准”,究竟是否真的管用?孩子是需要教育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6岁前便是一个最佳时期,很多良好习惯都是在这个时期养成。但教育孩子,并非一定要靠吼叫、斥责,许多父母也意识到了吼叫在教育上的危害,也想改正,但看到熊孩子的行为,却又不得不功亏一篑。

蒙台梭利博士曾经说过,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孩子不可能一开始就能事事做得完美。只要孩子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父母就不要给孩子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6岁前的孩子是感官的探索者,他们是通过双手的不断探索来认识周围的世界。父母太多的禁令,会让孩子变得畏手畏脚,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松弛有度,该管的时候管教,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孩子虽小,也需要被理解。而父母的严厉斥责、批评,随口而出对孩子说的“不可以”、“不准”,这种强硬的方式不仅教育不了孩子,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倔强、逆反心理。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做某件事,就不要对他说“别”“不要”这种负面词语,而是要用你期望他做的事,替换它!比如看电视,与其说“不可以看电视了,对眼睛不好”,不如换个说法“看电视久了,会伤害到你的小眼睛,让你再看10分钟,你就把电视关了”。让孩子心理有个预期,父母说的话他就能听进去,也会在心理上解除对父母的抵触防线。因此,我认为尊重和接纳是对孩子最有效的管教。

二、放下对与错,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赋予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

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人生,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可是往往我们不太清楚,为什么有时候自己竭尽全力为了孩子,却仍然挡不住孩子的叛逆、冲动、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甚至有的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哭着喊着闹自杀。这些现象都在提醒着我们父母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环境下长大,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就例如小时候学习扣纽扣这种小事,起初学习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扣得不好,上下扣错,很多时候,当孩子错了,我们就会马上制止他,然后告诉他错了,甚至直接帮他把纽扣重新扣好。这样之后,孩子一会对自己没信心,不太敢再去主动扣纽扣,最后就直接自己不干,让父母干。或者你让他错,他扣好自己自然会发现错误,然后帮助他一起改正,他下次就不会再扣错了。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往往用我们认为的“对”,从而对孩子指点,期待我们的孩子直接拿走我们的经验,直接去用,所谓“为他们好”“让他们少走弯路”,可是这种剥夺孩子的体验,孩子自然不会认同父母的“对”。一不小心,这个“指点”,就变成了对孩子的指指点点。这个世界上没有对抗父母的孩子,没有不听父母话的孩子,只有自己主观判断去替代孩子成长体验的父母,这样的亲子关系,想来也不会太融洽。我认为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在这过程中,他们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论难。而作为父母的我们,所要做的既不是过度的保护,也不是对孩子的困难置之不理,而是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给予孩子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从而帮助孩子形成抵抗挫折的能力和信心。把决策权、选择权、自主权给孩子,因为孩子的决策体验越是丰富,将来他的主见性就越强,取得了做事情的成果,他才会有做事情的动力。放下对与错很重要,与孩子们打交道,我们不能手里抓着“对”,眼里看着孩子的“错”,也许换个角度,同一个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环境下长大,从而自己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育儿的过程其实也是亲子互动的过程,父母正是通过互动对孩子产生各种影响,父母的情绪、人格、行为、语言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孩子是通过父母的眼睛来了解和定义自己的,父母对孩子的信心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因此,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努力做个合格的父母,而非事事做主的“完美父母”,学习接纳和尊重孩子,学习与他们好好相处,我们只是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而非“操盘者”。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