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家教杂谈>内容详情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发布时间: 2022-04-08 14:48 作者: 陈路莎 浏览量: 2163 【公开】

同理心是与生俱来的,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情绪体验会逐渐丰富,同理心也不断增强。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适时、恰当的指导是培养同理心的关键。

首先,要让孩子识别并接纳情绪。全球权威的情绪专家莉莎·费德曼·巴瑞特教授,在最新出版的书中,提出了“情绪颗粒”的概念。她认为,情绪粒度高的人,能够用丰富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情绪或理解他人的情绪,情绪能力也会越高。假设你只知道两个情绪词汇,“感觉棒极了”和“感觉糟透了”,无论什么时候你体验情绪,或者感知他人情绪时,你只能用这两个词笼统地概括,这样的人情绪能力不可能高。

相反,如果你能够把“棒极了”细化为快乐、满意、激动、放松、喜悦、充满希望、欣喜若狂等情绪,能够把“糟透了”细化为生气、愤怒、惊恐、憎恶、懊悔、窘迫、焦虑等情绪,那么在预测、分类、感知情绪时,你的大脑就会有更多的选择,你也就可以更有效地对你的感觉进行分类,更好地调整你的行为,从而更适应周围的环境。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多接触到不同的描述情绪的词汇。

其实,每一种情绪都是积极的,痛苦可以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激发我们的生存欲望;恐惧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保护自己。我们要带领孩子去了解各类情绪,告诉孩子,情绪不能简单用“好”或者“不好”来分类,每一种情绪都很重要,都可以被接受。这样,孩子会在他的世界里,给各类情绪都留出一个容身之所。将来,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遇到了情绪问题,他都能够更理性地看待。

其次,在游戏中教孩子识别、体验他人的情绪。辨清不同的情绪是孩子能够体验、判断他人情绪的基础。父母可以从教孩子观察脸谱图片开始,帮助孩子了解生气、伤心、失望、高兴时的面部表情,从而提高孩子区分识别不同情绪的能力。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讨论绘本故事中人物的心情,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情绪。

当孩子对不同情绪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请孩子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体验游戏中人物的情绪感受。还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鼓励孩子说出自己体验到的情绪及其后变化。实践表明,角色扮演游戏中的模仿想象、团体讨论等元素都有助于孩子同理心的培养。

最后,给孩子示范正确的情绪反馈。在3-6岁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观察、模仿来习得一些行为。因此,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体贴孩子、关怀他人,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在换位思考中懂得尊重。我们不妨试试用“停、看、听、应”的方法,在安抚孩子的同时,帮助孩子换位思考。

停,指停下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停下手头的事,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以及表达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为孩子创造尊重和倾听的氛围。

看,指关注孩子。当孩子处于情绪中时,应以他为中心,让孩子意识到此刻自己的感受是被尊重、被重视的。可以采取的做法:蹲下来,注视并抚摸孩子,安抚平复孩子的情绪。

听,即倾听孩子的话语,体会孩子真正希望表达的意思。

应,也就是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做出有同理心的应答。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尝试引导他们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如:爸爸妈妈明白你是坐累了想出去玩,但你这样闹腾,会影响到房间里其他人的,人家当然不高兴了。换成是你认真做事的时候有人在旁边吵,你会不会不舒服呢?你想出去玩就和爸爸妈妈说,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好吗?

你会发现,坚持这么做的话,孩子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会慢慢提升,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开始会综合考虑你的想法了。甚至,在发现你不高兴的时候,孩子还会学着你的样子,抱抱你,亲亲你,稚嫩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拥有“同理心”的孩子,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彼此帮助、合作进取。让同理心成为孩子的助力,成就他们温暖幸福的一生之旅;让他们更珍视别人、更爱惜自己,也为这个世界深深地所爱吧!


供稿人:万石镇南漕幼儿园  周宇韬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