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家教杂谈>内容详情

《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2:如何“依法带娃”?

发布时间: 2022-03-18 10:28 作者: 刘婷婷 浏览量: 2152 【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从202110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自20221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新法将家庭教育从自家孩子自己教育变成了国家要求依法教育子女,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以法律的方式要求家长参与未成年人的成长。

其中,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父母及时制止往往是未成年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老师、学校,注定只能承担起一部分教育职能,而不是教育的全部。学校教育毕竟是大课堂教育,一个教师管理一个班级五十几个学生,有相当的延时性,且无法完全做到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各个击破,这个时候就是需要父母在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中可以敏锐地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且及时制止。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在最为传统的教育方式里,棍棒教育往往占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老话也经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方式对家长来说是最简单的,但是棍棒教育真的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嘛?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不否认棍棒教育的有效性,但是棍棒式的教育显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往往会形成父母口中的“听话”,他们的听话不是建立在理解并且决定自己要去做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畏惧的基础上。

时代在进步,父母也应该理解教育的重要性,而在孩子身上多花时间学习如何科学有效的教育孩子学会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相互促进,与子女共同成长,就是家庭教育的根本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优秀的教育就是这样相辅相成,代代相传。

(供稿人: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刘婷婷)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