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我在2019年正式从央视辞职,投身到亲子教育的领域,专注于“如何能够成为称职家长”的教育事业当中。
今年4月底,我出版了《妈妈知道怎么办》。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的心理研究所去学习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系统的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等学科,正是因为这几年的学习和打磨,我有勇气离开央视,做了取舍,我觉得非常有价值。
关于用发展的眼光陪孩子一起成长,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四个字。
01 听
用耳朵、用心,把嘴巴闭上
很多家长都会跟我讲,“我的孩子,都讲了一万遍了,就听不进去,好说歹说就是不听,到底怎么回事儿啊?”
那我想问问您,您听对了吗,您认真听了吗,还是在假装听。
“听”字,左边是个口,右边是斤斤计较的斤。这个字里面没有提耳朵的事,还在用嘴斤斤计较,这还原了我们在跟孩子沟通说话时候的经典场景,没 等孩子说完我们就张嘴了,几乎没有让耳朵张开,马上开始张嘴,这样斤斤计较怎么行的呢?
不妨看一下“聴”字,左右结构,先看右边,十目一心是右边,什么意思呢?十目,意思是你要聚精会神,一心是指你要真的用心去听。再看左边,用耳为王,有耳朵、一个王。
这个字非常好地说明了倾听的态度,以及倾听的时候该用到的器官,与嘴毫无关系,要用眼睛、用心、用耳朵,让孩子把话说完,再去说其他的,在亲子沟通当中听大于说。
刚才讲了“听”,现在我跟大家说一个定律--55387定律,这是人际沟通中非常底层的一个规律。它是美国一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阿尔伯特提出来的,最初应用于职场。
但其实这是一个人际沟通效果的公式,由于我们和孩子、我们和伴侣、甚至我们和公婆、和领导等本质上都是人际沟通,所以它完全可以推广到所有人际沟通关系当中。
55387其实是一道非常简单的数学题,55%+38%+7%等于100%。决定着人际沟通效果的55%是沟通的态度,包括你的肢体语言,还有你的神态表情。
假如我们是第一次见面,我上来之后特别不服不愤的样子,我没说话呢,你们还能听我说话吗?不能,你们烦死我了,丢了一半以上的分,还一个字都没说呢。
我们再看看38%,说话的语气,同样的说话内容,由于我们的口吻语气不同,会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沟通效果。剩下的,只有7%的沟通效果来自于说话的内容。
那么我们在家庭当中是什么样的,我们都在聚焦7%的内容,“去把作业写了”“叫你吃饭,听不见?”“你看看你拖拖拉拉的样子,笨死了”,连内容带语气、带态度、动作、表情0分。如果想要把7%的内容送达孩子,就一定要实现对55%的态度和38%的语气的管理,否则沟通是做不到的。
02 塑
用好当时难度,温和抗挫,做称职父母
我们来看第二个字“塑”,为什么要拆这个字呢?因为孩子在家庭当中是被塑造出来的。
塑,上面是“朔”,意思是每月农历初一,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下半段是土,土壤,是万物生长提供滋养的土地,上半段是天时,下半段是地利,如果想塑造出一个优秀练达、有幸福力、感知力的孩子还缺什么?人和,人和是谁?是身为父母的我们。
我们经常会说孩子的抗挫能力特别差、抗压能力特别差,遇到事就躲,有点难度就哭、就原地躺倒,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孩子的挫折教育不需要我们去给他添加难度,孩子的生活当中弥散着密密麻麻的难度。
比如,我们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系鞋带的时候,很容易去打断孩子说,这么简单个事你也弄不好,着急走,快快快过来,甚至有的说看你笨的,就给他系完了。
作为大人忘了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我们三四岁系鞋带也是有难度的,我们忘掉了当时的难度。
孩子的生活中特别多的挫折,如果我们都去打断,那么孩子就会做出一个判断,叫作我努力是没有价值的,反正我爸妈都会给我解决。
我干不了、我解决不了问题、我不信我能解决问题,我不信叫什么?叫不自信。
为什么说原生家庭重要,这些弥散在生活中的看上去非常非常小的事情,正在塑造着我们的孩子,天时地利都在那儿,唯一的变量是那个人和。
父母是那个最大的变量,如何调整我们这个人和最大的变量,去塑造那个我行、信我自己的孩子,是我们父母要常年去思考的问题。
让孩子对成就感上瘾,系鞋带成功了!我能成功,这都是成就感。
在儿童教育心理学当中,这叫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起来了,相信自己,就有成就感。成就感是会上瘾的,是一种极大的富足和满足,当一个人有了这样的感受之后,他就会自发去追逐,这就是内驱力。
只有把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调动起来,他自己走上快车道才行。而成就感来自日常生活中,看父母能不能让他跟挫折多待一会。
03 教
要引导,抛弃鞭打斥责
教,这个字非常的有意思,甲骨文的教,特别好玩。右半边,是一个站着的人,那一大撇,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做了一个推断,一个大人手持教鞭;左半边底下一个小孩,上面是两个叉叉,非常令人痛心,学者的解答是一个大人手持教鞭,会打在一个孩子的身上,那个或者满身伤痕,这是教吗?
今天2020年,全球已经是个村落,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各种观点、信息、新锐的、更具科学性的东西包围着我们,我们是否愿意去重塑另外的一种教育模式?
苏格拉底说过一种对教育的认知,他说叫产婆术,什么意思?产婆是导出产妇的孩子,苏格拉底认为教育是引导、是导出,苏格拉底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通过提问、启发思考、找到答案、不断质疑,不停地在这样的进程中去导出一个人的学习力,去导出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
下面,我想专门跟大家分享关于孩子为什么不能打。
第一、可能会把孩子打傻。
近些年,德国明斯克大学、伦敦大学等著名高校,都在对大脑的结构以及发展、原因做调查。明斯克大学核磁共振的一个检测报告显示,一个孩子如果在童年的时候总是遭受暴力,会影响到孩子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脑部的发展,比如说海马体。
伦敦大学的调查发现,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处于被打的恐惧当中,那么他大脑前额叶,就是负责情感的那一部分,会总是处于一种特别警觉的状态,在未来他都有可能保持在战场上士兵的精神状态,就是他总是很恐惧、总是很愤怒。
所以现代的脑科学研究理论告诉我们,打孩子,事实上会造成孩子记忆力、学习力及情商和情绪控制方面的很多弊病。
第二、可能会让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谁也不想老被打,对不对?当他面对压力,他会怎么做?他会选择不说实话、绕道走,他怕说实话会挨打,甚至会在没有必要说谎的事件上去说谎。
第三、孩子会沿袭父母打人的暴力方式。
不光你打孩子,会让他习得打人的或者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包括父母之间的家暴,也会让孩子形成暴力。最后是,打孩子,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特别大。
04 爱
成为孩子最强大的支持系统
“爱”,拆开来看,用手捧着一颗心,下面很像友爱的友那个字,用善意的态度,养育我们的孩子、爱我们的孩子、输出有健康度的爱。
在今天的最后,我想简单地说一下,做父母的四个台阶。
第一层台阶,肯为孩子花钱。
我们都肯为孩子花钱,对吗?
第二个层次,肯为孩子花时间,肯陪着他。
我说的花时间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有的时候是无心的陪,有的时候是有心的陪,有的时候是低质量的陪,有的时候是高质量的陪。虽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高质量的陪伴,但是只要有,您就在第二个层次,哪怕一天只有五分钟。
第三个台阶,肯为孩子学习。
首先要有肯为孩子学习的态度的,而不是说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什么也不会、不懂,但是我也不会去学的,我反正是爱你的,你就听我的好了。去说孩子我第一次做父母,我也不懂,不过你等等我,我可能现在有很多事情我做得不对,但是我会愿意去学的,我会去改变,我们一块成长。对于自己不懂不会的事情,怀着敬畏,怀着谦卑去学习。
第四个台阶,为孩子改变。
当你学习到了,捕捉到了一些信息,你被说服了,你觉得有道理,就要改变自己。
我女儿曾经跟我完善过一个小故事。
我跟她说你没出生的时候你是天上的天使,你扒拉着云朵往下看,他俩挺好,我想让他们去给我当爸爸妈妈,然后你就从云朵里飞下来,来到了妈妈的肚子里。
后来她给我完善了这个故事,她说妈妈你知道吗,我在天上当天使的时候,我手里个探测器的,我一探测这个海滩上的俩人爸爸妈妈指数高,我就下来给你们当孩子了。
我觉得好棒,孩子的想象力让我惊叹,她还知道探测器,还知道探测指数。
我想说,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够让你的孩子觉得自己的投胎技术高,是自己的探测器没出毛病,选中的那个父母,谢谢大家。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