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第九、套话
内涵指向:公式化的话,标签性的话。
反感指数:2
危险指数:0
典型特征:职业化、公式化。
常见案例:“不读书你以后能够干什么?”“不要整天刷视频、追剧。”“好好学,还不晚。”“这个问题谁来回答?没人回答,好,那我就点名了。”“你们自己看看,这试卷上哪道题我没有讲过?”“一人浪费一分钟,我这课还要不要讲了?”确实,我们有很多无奈,尤其是考试之后,面对着一张试卷,我们常常有欲哭无泪的感觉。明明上面的每一道题我们都讲过,可就是还有很多孩子不会。于是,我们唠叨、抱怨,说多了,孩子们就觉得是我们是套话。在调查中发现,并不是这些职业化的常说的话让他们反感,孩子们真正反感的,是标签性的套话,如“懒惰”、“倔强”、“笨蛋”、“多动症”、“自闭”、“有心理问题”、“屡教不改”、“不会变了”等等等。
常见后果:标签性的话往往是成年人情绪失控时、或者内心无助时说的话,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到自身被否定,所以他们很反感。
改进策略:尽量避免概念化处理问题,每次遇到问题,都把它当作新问题来研究和应对。
排序第十、老话
内涵指向:陈旧的话、过时的话。
反感指数:1
危险指数:0
典型特征:案例和语言时代久远,和孩子有代沟。
常见案例:一讲德育就是做好人好事,一讲勤奋自强就说萤囊映雪、悬梁刺股,一谈发明就是爱因斯坦,一讲学习就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一讲艰苦奋斗就是自己过去的那些陈年芝麻。客观地说,即使过去我们深受感动的事,要现在的孩子们理解,也是为难了他们。在过去交通、信息传递缓慢的时代,“江山代有才人出”,还能够“各领风骚数百年”。现代社会变革这么大,电子产品一年都是几代,孩子们生活场景已经和我们生活的不同。离开了具体的场景,离开具体时代背景,一些“老话”怎么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呢?
常见后果:孩子们反感老话,是我们思维陈旧、观念陈旧、语言陈旧、生活死板,他们得不到新东西,也不能够给他们赋能。
改进措施:关注当下生活热点,积极融入当前生活;只有我们自己前进了,孩子们才会跟着我们走。
结语:教育是一场修行,也是一件积累功德的事情,我们要好好学会说话。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