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子女的沟通过程中,通过反映式的倾听使子女觉得父母理解他们的感受,从而能理清自己的情绪并更理性地考虑问题。有时候孩子只需把问题讲给善于理解他们的成人听,就会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有时候孩子也需要成人帮助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与孩子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五个步骤:
探求各种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并不是单方面由父母提出指令。诸如“你这样做…”或“你应该…”等,在交谈中应该避免。这是因为:
父母的建议并没有帮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它反而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
许多孩子,尤其十几岁的少年儿童,会抵制接受建议。他们或者是怀疑父母的建议的可行性,或者不愿意按父母说的去做。
如果父母单方面提出的建议在实践中失败,会引起孩子对父母的抱怨。
因此,当孩子遇到难题或者亲子双方有冲突时,父母应与孩子一起探求解决途径,彼此协调后,选择合适的方案再付诸实施。美国家庭教育家丁克迈尔认为这个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 理解问题。确保父母和孩子都对问题和感受有清楚的理解。使用反映式倾听来理解和理清孩子的感受。“你对…很生气。”“在我看来你好像觉得…”
2. 通过讨论提出各种方案。询问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提出你的看法,“假如你…会怎么样?”
父母在这一阶段要宽容地听取各种方法。有些听起来是幼稚或不可能的,但不要太快就下判断。幼稚的观点也许能帮助你或孩子想出更好的方案。因此,只管罗列所能想出的解决方案。
3. 讨论解决方案。把各种方案摆上桌面进行讨论,要平等地对待孩子。父母和孩子都可自由地“尝试”不同的方案。如果你不同意某个方案,不要说“我保证这个办法不行”,而是说:“我担心这样做对你来说不容易。”帮助孩子评估各种可能性。
4. 选出方案。挑出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5. 执行方案。尝试所确定的方案。并决定尝试的时间要多长,定出时间来讨论该方案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则要再次讨论新的方案。
一个实例
小梅是12岁的小学生,已连续好多天对她妈妈很不礼貌,对她妈妈耍态度,大声叫嚷。妈妈决定跟小梅谈谈,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1. 理解问题。
妈妈等到一个安静的时间,家里只有她和小梅。而小梅也不在做作业或忙别的事情。妈妈用平静的声调对小梅说:“小梅,你最近好像在生我的气。这是怎么回事?”小梅厉声说:“你管我太严了!像只母老虎。”
妈妈仍保持平静,说:“我想跟你谈谈这方面的问题,但如果你这样叫嚷,也很难让我尊重你。我们能心平气静地谈几分钟吗?”小梅瞪了妈妈一眼。妈妈安静地等待着。小梅说:“好,我会平静。但你知不知道在我的朋友中只有我周日晚不能去商场,不能去同学家过夜,十点后不能打电话,只有我要守那么多规矩。我就像个八岁小孩。”
妈妈说:“你觉得我太严?”小梅说:“如果你更多地关注我,而不只是注意我什么时候违反了你那些条条框框,你就会知道我的感受。”
妈妈现在知道问题所在,小梅觉得妈妈太严,且觉得对她关心不够。
2. 通过讨论提出各种方案。
妈妈继续平静地说:“我们来谈谈规矩。你觉得你可以每天晚上都去逛商场?”小梅大嚷:“你又来了,谁说我天天要去逛商场?”妈妈平心静气地说:“嚷叫和粗鲁只能说明你不想解决问题。”小梅瞪着妈妈但没说什么。妈妈友善地问:“你们在商场做什么?”小梅回答:“没什么特别,但多数都是在卖吃的地方。”
小梅开始注意到妈妈愿意听她的感受。妈妈保持平静,但她不接受叫嚷和粗鲁。妈妈告诉小梅不放心她到同学家过夜的原因。小梅说她觉得没跟朋友在一起很离群,她还告诉妈妈她的好朋友小琳要等到十点钟后才能用电话,因为在此之前她的哥哥占着电话线上网。
3.讨论解决方案
母女俩继续交谈。妈妈说她觉得总是在商场里逛荡很不好。但她同意偶尔可让小梅到小琳家过夜。小梅觉得去商场玩没什么不好,但既然妈妈不让去,她愿意选择到小琳家过夜。并希望能在十点以后打电话。妈妈承认她是严格了些,但她希望得到小梅的尊重。
4. 选出方案。
经过更多的交流,小梅和妈妈同意,如果小琳父母在家的话,小梅这个月可以去小琳家过夜一次。她们也同意小梅如果做完作业的话,可以用电话到10点半。妈妈要求小梅不能对妈妈叫嚷或粗鲁,并在10点半前挂断电话。
5. 执行方案。
小梅和妈妈决定根据制订的方案试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再检查执行的结果。
当谈话难以进行时
有时候有些问题似乎无法解决。父母和孩子都非常生气,或者对同一件事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做父母的既不要放弃,也不要试图完全控制局面。父母可考虑改变与孩子交谈的方法。当父母讲话得不到孩子的反应时,可试用下列方法。使用这些方法提出的要求清楚,具体,便于孩子理解执行。
避免说“不”和“不要”这些否定的句子。像对待其他成年人一样保持对孩子的尊重。避免说:“不要把外衣扔在地上。”代之以你希望孩子怎样做:“请把外衣挂在衣架上。”
如果你不愿意接受多于一种答案,不要使用问答式。例如,已经很晚了,你想劝孩子去睡觉,这时不要问:“你要睡觉了吗?”而应该说:“已经很晚了,去睡觉吧。” 再如,你想提醒孩子做作业,不要说:“你要做作业吗?” 而是说: “现在是做作业的时候了。”
给孩子有选择的余地。可以有几种作法。两者选一:“你要扫地还是洗碗?”条件选择:“你做完作业就可出去玩。”后果式选择:“你如果不把电视调小声点,就得把电视关了。”后果式选择是提出某种行为的后果。这种后果应是与现在行为有直接关联。
让孩子有思想准备。在某种行动之前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五分钟后我们就得走。”
作者:城北小学 范思思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