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梭,转眼儿子已到了青春年少的年龄,我也由初为人母长成了能够夸夸其谈的老妈。回首陪伴儿子的成长路,有遗憾有自责也有自豪
最大的遗憾和最深的自责就是儿子三岁之前我的严重缺席。三岁之前主要奶奶抚育,我们夫妻放假周末才回家看望,这只因当时自己对育儿的无知。学了心理学了解了人的发展过程后,才明白这会给儿子带来多大的焦虑和难过。三岁前实际上是孩子最需要母亲陪伴的年龄。每次回家短暂停留再远离,对儿子都是一个创伤。后来才能体会到儿子分离的痛和伤。这段时间的缺席可能也造成了儿子内在的焦虑和被抛弃感。那段时间的缺席会使母子建立不起最深的感情,孩子青春期的时候逆反情况会比较严重。那时让自己温馨的是陪儿子走路,小小的他不走正路,总喜欢走路牙子上或是哪里高就爬哪里。那时的我耐心的陪伴,只负责保护,没有阻止。后来才明白,这是孩子锻炼自己平衡的一种方法。
上了幼儿园的儿子,活力十足。精力旺盛。喜欢到处画,墙上也成了涂鸦之地。还会很开心的展示给我欣赏。当时我没有过分指责,没有太多的限制,怕抹杀了他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如果是现在我的处理方法会更成熟一些,我会引导他在哪里画更好,墙壁上该怎么处理。那时的儿子求知欲还是很强的,走在街上,总能听到他好奇的问话:“妈妈,这个是什么字啊?我最成功自豪的就是我没有不耐烦的给出答案,我对儿子也有好奇之问,我总会问他:”你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呢?你猜猜它会是什么字呢?在这点上我确实只能打六十分,我从来没有一遍遍的去教他这些字的读音。那时的儿子认字确实很多。
在对儿子的生活照顾上,我确实也只能马马虎虎及格。没有太多的强调儿子穿着干净不干净。搭配的好看不好看。所以儿子可以放心跑放心爬。不怕把衣服弄脏了。儿子看到包饺子出于好奇也来凑热闹的时候。这时我没把他赶走,总要他来尝试一把。儿子帮我干活的时候,我从不指责他出了差错也较少命令他应该怎么做。能够允许孩子出错,在错误中学习,也是母子相处之道。玩也是孩子生活的主旋律。在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东西的时候,我没有指责他,更多的是和他商量怎么处理打碎的东西。早年的缺席造成的隔离疏远,需要我用多年的耐心关爱陪伴来补偿。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我的命令和强制在不断减少。更多的是建义和询问。儿子放学回来后,为了能让儿子和我有话说,我总在寻找能让他感兴趣的话题。例如: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今天有没有学到什么新东西了?。。。。。。
青春期的儿子,话不多了,房间经常关门了。我这老妈也经常遇到尴尬下不来台的时候。因为了解了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也明白初中生的家长本来就应该尴尬。虽然儿子感觉和我没有多少话讲,但我清楚儿子需要我无声的陪伴在身边。
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我能及格的地方应该就是保持自己的情绪的稳定,自己的愿望自己努力实现,不把自己的需要强加在儿子身上。平时,不是过高的要求儿子,而是更多的完善自己。
看着儿子和我的距离越来越远,我虽有不舍,但我明白,母爱只是为了分离。
宜兴桃溪中学初三(11)班范申家长刘淑敏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