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家庭中常见的5种亲子沟通模式: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
你们家,是哪一种呢?
讨好型
祈求的动作,讨好的语气,这位妈妈为了孩子能多考几分“什么都愿意”。
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唤起孩子的内疚,取得好成绩。表现出“只要你能……你喜欢怎样就怎样”的态度,这就是讨好型的亲子沟通模式。
指责型
与讨好型的“软弱”相对的,是指责型的父母绝对不让自己表现出“软弱”。
指责型父母无论孩子发出怎样的信息,都以指责予以回应。他们关注当下的情境和自我的感受,却忘记了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在“指责型”的亲子沟通中,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肯定,会成为“讨好者”。
超理智型
超理智型的爸妈告诉自己和孩子,遇到某个问题,用对应的规范、逻辑、准则就都能解决,像电脑一样,准确而又理智,唯独不去触碰孩子和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产生情绪时,首先要解决的是情绪,首先要做的是看见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共情”是亲子沟通中最最底层的逻辑。
打岔型
打岔型的父母从不给予正面的回应,而是喜欢顾左右而言他。“孩子说东,他要说西”,总是习惯性忽略了当下的情景和孩子的感受。
这种沟通形式,互动的节奏确实是有了,可能给予孩子的回应也是及时的,但互动的质量却是非常差的。
碰到喜欢打岔的父母,孩子感受到“没有人在意我说的话”的悲伤。
一致型
“一致型”的亲子沟通能够同时顾及到孩子和自我,给予孩子及时的回应和正确的共情。
是一种与孩子有联系的,高自尊的沟通姿态。
这样的父母,既看到了孩子的情绪,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情绪,能够自然地流露。
写在最后: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提出5种家庭沟通姿态:
在这几种沟通方式中,有三个元素:自我,他人和情境。
讨好型一心关注他人,忽略了自我和情境。
指责型一心关注自我,忽略了他人和情境。
超理智型关注情境,却把自我和他人给忽略了。
打岔型把自我,他人,和情境都忽略。
而最后一个“一致型”,则能够同时意识到自我,他人和情境。
萨提亚发现:
普通人中,有50%是讨好型,30%是指责型,15%是超理智型,0.5%是打岔型,这四种交流模式占了95.5%,仅4.5%的人是一致型。
大多数人在处理人际关系难题时,不管自己心中如何想,都会采取前四种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虚弱”,很少有人能够表里一致。这源于幼时他们以低自尊的方式被抚养。
或者说,当下你无意识与孩子产生的亲子沟通模式,很可能也是当年你父母给予你的沟通模式,类似的沟通模式正在你们亲子之间产生代际传递。
你与孩子是哪一种类型的沟通方式呢?
(转载)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