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究与留守儿童的沟通方法
1.父母与子女的沟通要经常。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往往是通过电话或书信的形式,而电话的快捷成了亲子间沟通与联系之首选。大多数父母半个月左右才给孩子打一次电话;少数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来个电话问问成绩了事。要改变亲子之间的这种沟通与交流的方法,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至少交流联系一次。
2.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形式要多样。春节期间返家,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因而带给孩子大多是吃的、穿的、玩的以及慷慨的压岁钱等物质的东西,较少有如书籍、学习用品及心理上的亲子沟通等精神食粮。
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微信、网络视频等方式和孩子保持互动;时常邮寄些书信或小礼物,这是一种信物和关怀,通话和网络交流替代不了。父母多给孩子写信是向孩子传递爱的比较好的方式,既能赢得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又能锻炼了孩子的写作能力。父母在外辛苦打拼是为了孩子,但孩子却不理解家长的苦心;而孩子也很委屈,说父母不理解他们。问题并不出在爱上,出在孩子是否接收到了你的爱。文字具有不可替代性,能给人以想象力,还能保存反复阅读,亲情需要爱的刺激。
父母在外出打工之前,最好巧妙地安排一次或几次非正式的“告别仪式”。通过这些让孩子感受到做父母的心酸和痛苦,让孩子一起分担家庭的责任。
3.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内容要有利身心健康。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
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和父母分隔两地,容易生疏,常常发生孩子不愿意接父母电话的情况,或者孩子没有什么话可以跟父母说。对此,留守儿童的父母给孩子打电话应该讲技巧,不能老是问“表现怎么样”“乖不乖啊”之类的话,应找一些孩子能听懂、能回答出来的话,这就需要留意生活中的细节。不同年龄的孩子关注的重点不一样,6--12岁的孩子,注意建立同伴关系,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多问一些孩子周围的情况,比如跟孩子说说他们的同学、朋友的情况。如果真的没什么可问,也可以对孩子说:“你有什么话想跟爸爸妈妈说?”通过反问的方式把孩子的话引出来。对12岁以上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这时候大人就可以多问一些跟孩子自身有关的话题。
4.监护人及父母要多与老师沟通。留守儿童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监护人不要溺爱孩子,多跟孩子交流,有时可能会因代沟而不便,可以多去学校问问老师,把孙子在家的异常告诉老师,求得他们的帮助,并问问他们自己该怎么做。
父母也应多与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请教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使家庭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监护人千万不可把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师,因为老师面对几十甚至是几百的学生,很难对每一个学生都管理到位。监护人必须明确自己和学校老师的责任,在孩子的教育中监护人起主要作用,老师起的是辅助作用。双方必须互相协作,互相支持,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工作。
监护人还必须密切注意孩子们在社区(校外)的活动,关注社区文化对孩子的影响,适时进行监控和教育。
5.建立一个能够及时沟通的“系统”。留守儿童遇到困难,而父母又鞭长莫及的情况下,怎么办?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能够及时帮助解决问题的 “联络人员”,并明确告知孩子有什么问题该去找谁,也要告知相关人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些人员可以包括爷爷、奶奶、亲戚朋友,老师、同学、街坊邻居、警察叔叔、村干部等。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可启用“系统支持”,给孩子快速提供帮助。
(二)慎重抉择是否外出打工和照看孩子的对象
1.慎重抉择是否外出打工。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要重视孩子教育和成长问题,要兼顾孩子的现实需要和未来的发展。既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也要尽可能满足孩子现实需要。金钱固然重要,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为代价。
2.慎重抉择照看孩子的对象。父母双方要权衡双方外出务工对子女的利弊得失。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尽量避免双方外出,留一方在家中监护孩子,这样不至于形成“空巢”家庭,对孩子身心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要尽可能带孩子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带不了孩子,一定要选择能够负起责任的“监护人员”, 并经常保持联系,“ 代理爸爸妈妈”应当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1.父母必须承担教子之责。作为家长,虽然与孩子分居两地,但必须承担抚养、管理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能推卸。委托监护人监护孩子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委托监护人代理,不是全面移交父母的监护责任,不能把监护的责任一股脑推给临时监护人。
留守儿童的家长,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不要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要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2.提高自身素质,科学施教。首先无论是家长,还是在家的监护人都有必要读一些有关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书籍,用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家庭教育。适当变革教育的方式方法,凡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表扬是必要的,批评作为对表扬的一种补充也是必要的,惩罚也不可少,但要适当,要讲究方式。对孩子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只能作为正面教育的一种补充。
其次是学习一些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利用闲暇时间多看书,给自己充电,甚至和孩子一起学习课程。一方面是“身教重于言教”,实际行动远远胜于口头说教;一方面又可以有效辅导孩子,与孩子共同进步。
3.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宽松的心理成长环境,孩子能够随时把成长的烦恼告诉监护人,便于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而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点拨。孩子撒谎往往是因为害怕,害怕被大人教训,害怕承担责任,害怕得不到大人或别的其他人的理解。只有解除了他们的害怕心理,让他们不再害怕我们,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才可能对他们实施卓有成效的教育。
4.给孩子们一个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对孩子的教育和评价要切中教育目标,要让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能让他们知道自己什么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为什么,如果再做种事情,该怎么做。这样做便于孩子从总体上把握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监护人在明确的教育方向之后,教育应当着眼于眼前,从现在抓起,从点点摘摘的小事抓起。要让孩子从小“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既要惩恶又要扬善,更要从小引导他们诚心向真向善向美。
5.培养孩子的自控意识。把培养孩子的自控意识作为管理孩子的重点和核心,在培养做人意识上下功夫。只有孩子有了自控意识,才会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我们对孩子们所作的各种限制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让他们去开辟自己美好的未来,去实现他们应该实现的人生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为人类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贡献。任何缺乏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的人最终都是管不住的,因为一切行为都不过是意识的奴隶。
6.在孩子的交往上下功夫。大人们对孩子的正面教育往往抵挡不住他们朋友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注意他进入的那个群体的动向,千万不可让他们进入那种不健康的集体,比如暴力、诈骗、不正当娱乐等不务正业的团体,也要使他们远离那些不健康的地方,比如有些网络游戏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特别是那些早熟且有“早恋”倾向的孩子,要随时注意他们行为的变化,并及早从如何适应青春期的这个角度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早恋、初恋可能对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伤害。
(来源: 丑丑妞 武宏伟01 微信公众号)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