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教育”是正常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儿童指的是身心发展有缺陷或者残疾的儿童,他们在平常的学习和交流中与正常的孩子有着很大的不同。
家有特殊儿童,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复杂的心情。很多父母最开始会显得悲哀和伤痛,这样的心情甚至会持续很久,最后才会慢慢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孩子有任何的问题,对于父母来说,都是震撼和心痛的。
1、家长学习关于特殊儿童的专业知识
由于特殊儿童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家度过的,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提前为孩子入学的做好准备工作,家长平时要多学习关于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相关理论,借鉴成功案例,然后有针对性地为孩子开展早期的家庭训练。
此外,家长要主动学一些培养特殊儿童社会交往方面的知识,或者与其他家长相互交流教育方法,从中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还要和专业人员建立联系,专业人员可以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帮特殊儿童父母为特殊儿童制定康复活动的方案。
2、家长要树立信心
特殊儿童教育是一个非常漫长的事情,过程很艰辛。因此,家长首先需要了解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认识到特殊儿童的康复是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其次,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家长必须要有信心、有耐心,正视孩子的特殊性,切不可急于求成。可以把要完成的训练目标先分解,然后分阶段来完成。
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优劣势以及潜在能力,全面掌握孩子的信息,对于孩子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客观看待孩子出现"反复"的问题,因为父母的角色与责任不是他人能取代的,因此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是极其重要的。
3、家庭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家长需让孩子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与安排,不要让孩子错过学龄前最佳的康复期。要针对孩子的特点选择专业教育机构,不能盲目从众,以免耽误孩子的康复进程。
家长可以与机构老师多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孩子特殊需求的教学内容和康复方式,双管齐下,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去一些专业机构系统,学习一些特殊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能在孩子离开训练机构的时候,自己在家做一些康复训练;另一方面,也在这个康复期间促进与孩子的亲子感情。
4、带领孩子参与社会生活
由于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很多孩子都拒绝与外面的世界接触,但是这种情况是不乐观的,家长应带领孩子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引导孩子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接触各种新的事物,提高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主动性和自制能力。
家长应先带孩子在最熟悉的环境中进行人际交往,切忌不要一下把孩子带到陌生的环境,特殊儿童在陌生环境中往往会感到不适应,他们的情绪可能会不安、暴躁,有的甚至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所以,家长应先在熟悉的环境中对孩子进行社交技巧的培养,比如与照顾者的互动;与陌生人的互动等等。
特殊儿童的教育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影响重大,关系到未来是否能正常融入社会生活。这个群体的成长已经有太多困扰,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
现在,社会公众对于特殊儿童的关注意识在不断聚焦,很多外界援手出现,融合教育也在慢慢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特殊儿童这一群体一定会有更美好的生活,绽放出自己独特的生命光彩。
(来源:思圻国际微信公众号)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