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时间初体验
Q:孩子们是如何评论已有的点名环节的呢?
汤梓洲:“每次签到都要喊到,太大声了。”
许逸琛:“朱老师从1号喊到38号,老师的嗓子哑了。”
巢亦一:“这个看不到谁来的早,谁来得晚。”
Q:你想怎样改签到表?
圆圆:“我想增加时间,这样就能看到每个人的时间了。”
许逸琛:“我想要自己来签到。”
夏老师:“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的来园时间呢?”
李九喆:“可以看钟,钟有时间。”
张海桐:“也可以看老师的手机,手机有时间。”
孩子们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关注到了时间的概念,他们发现了钟表上的数字就代表时间的早晚,也知道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到时间。于是,我们开始尝试着直接在点名表上填写自己的来园时间。孩子们也从家里带来了时钟,开始尝试自主识读、记录时间。
大班幼儿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他们不再满足于追随成人,而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发现数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钟表上的数字就代表时间的早晚。他们可以自己阅读数字、记录时间。
教师因通过激发幼儿的内在需要,鼓励幼儿探索新的点名方式,让幼儿在点名环节不断主动参与,获得一个丰富、持续、深入的崭新体验。
NO.3 自主“慧”签到
新表格的团讨大会
签到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争抢前后的现象已经不见了,没有小朋友再争吵“谁迟到啦”这个问题。可是,在签到的过程中,孩子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Q:签到表,你想说......
彭悦灵:“诶呦,大家都挤在一起签到,我都签不上。”
吴彦博:“我找自己的学号找了好久,都没找到。”
赵云烨:“上次我想看看,我和王以诺谁更早,结果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王以诺的时间。”
Q:签到表,你想改.......
月亮:“我想一下子就看到,谁迟到了。”
巢亦一:“我想签到的时候自己写名字,这样就不用一直找。”
潇潇:“我还不会写名字,我想要画一个图形,就是我自己。”
在自主签到的初期,由于前书写能力的不同差异,每个幼儿在签到时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根据孩子们的建议,重视孩子们的发展差异,我们做出了一下调整:
1、将以前的集中签到调整为分组签到,让每个幼儿即来即签。
2、我们也在签到区放了不同颜色的笔,迟到的幼儿将选择另一种颜色的区分。
3、我们使用空白签到表格代替原有固定式表格,孩子们可以自主地选择不同的标记来记录。
新表格的统计小窍门
就这样,孩子们每天早上都积极地来到班级,拿取自己的签到表,进行签到。周一的早上,轮到做值日生的海桐突然说:
张海桐:“今天终于轮到我发牛奶了,我看看,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请假了?”
徐子衿:“你看看签到表有谁没来不就行了。”
张海桐:“可是签到表一个个数起来太麻烦了,我还是发一个看一个吧。”
Q:怎么样才能使签到表方便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呢?
蒋灏垚:“上次我们一起《神通部落的人气调查》里看到统计,这不就是好办法?”
徐子衿:“那我们是不是也需要一张统计表?”
许逸琛:“我们需要一下就看出有几个人来了,有几个人没来。”
蒋灏垚:“我设计的表格里有生病的小朋友和来幼儿园的小朋友,只要记录数字就可以啦!”
孩子们自己画了统计表,然后请老师帮助他们再复印一些,这样,通过阅读统计表,就能一下子看出今天有几个人没来,既方便于老师了解人数,又方便值日生开展工作。
在真实的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最能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动机,他们可以积极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运用策略,发展数学思维,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有用。
Q:柱形图能怎么用?
吴彦博:“那我们需要一下就看出有几个人来了,有几个人没来。”
彭悦灵:“记录谁来得最多好啦。”
许逸琛:“那不行,因为有小朋友虽然每天来,可是他每天都是迟到,这样不好。”
徐子衿:“不如我们统计谁一直不迟到吧!”
夏老师:“你们的想法很不错,如果统计出哪位小朋友是每个月的‘不迟到明星’,我也可以颁发不迟到奖章哦!”
张雨萌:“我设计的统计图可以给小朋友画圆圈,谁的圆圈最高,谁就是不迟到小明星。”
柱形统计图成为孩子们生活中获得数据的一种直接且有效的办法。
在签到环节中,两种不同的统计表能直观地反映出孩子们的出勤、缺勤、以及迟到的人数,能够有效、直接的服务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过程中,孩子们主动联想到看过的绘本,借助自己已有经验,通过对签到的计划,展开新的统计。
孩子的收获:
自主签到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从开始实施到现在,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问题,也通过自身经验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在自主建构的签到实践探究中,孩子们主动参与,不断得到提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5-6岁的幼儿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并会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老师的反思:
过程中,孩子们有了初步发现问题、并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通过回忆、再现、操作、对比等不同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杜威的理论,经验具有相互作用和连续性的特点。在数学领域的教学中,教师提供的学习经验不是枯燥的学科性知识,更不是概念性的知识,而是真正让孩子们投身在活动中,通过自己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数学的经验和体验。
幼儿自主签到活动后续还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有效解决?孩子们还会有怎样的发现和解决办法?接下来,针对签到表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在签到表足够丰富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展开“签到表大赛”?孩子们的后续活动,我们持续观察与记录。
(供稿人 宜城中心幼儿园 朱芸秋)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