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家长学校总校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内容详情

乡野童趣与园本课程的碰撞:一次采摘园审议的教育实践

发布时间: 2025-02-21 15:26 作者: 陈维 浏览量: 9 【公开】

“自然即课堂,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指引下,我园始终将乡野资源融入园本课程,引导幼儿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感知生命、探索世界。近日,受家长热情邀请,小班组教师走进一处乡间采摘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采摘园教育审议”活动。这场活动不仅是家园共育的深化实践,更是园本课程与乡野资源深度融合的探索。  

缘起:家长的邀请与课程的契机

一位家长偶然提及,自家经营的生态采摘园中种植了草莓、番茄、黄瓜等多种作物,园内还保留着原生态的农田、水渠和小树林。这位家长主动提出:“能否请老师们来看看,这里是否适合作为孩子们的户外课堂?”这一提议与我园“乡野童趣”课程的设计初衷不谋而合——我们正计划开展“四季农事”主题活动,引导幼儿通过种植、采摘、观察等活动,感受自然规律与劳动的乐趣。  

家长的主动邀约,既是对幼儿园教育理念的认同,也为课程资源的拓展提供了新方向。于是,由园长、骨干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审议小组,共同走进了这片充满生机的乡野天地。  

审议过程:以儿童视角审视环境与资源

在采摘园的审议中,教师们以“安全性、教育性、可操作性”为核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对场地进行了细致评估:  

1.安全性评估自然中的“隐形护栏”  

 场地布局:观察采摘园内的道路是否平坦、有无尖锐物或危险区域(如水渠边缘是否加固、工具存放是否规范)。  

   作物安全:确认种植的果蔬是否使用农药、是否有带刺植物(如番茄支架的铁丝需包裹防护层)。 

   应急保障:检查是否有遮阳休息区、急救包配备情况,并规划突发天气的应急预案。  

2. 教育价值挖掘:自然中的“活教材”

   科学探索:草莓的生长周期、昆虫与作物的共生关系、土壤的湿度与质地差异,均可成为幼儿观察探究的素材。  

   劳动体验:采摘、清洗、分类果蔬的过程,能培养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责任感。  

   艺术创造:利用落叶、野花、藤蔓进行拼贴画创作,或用果蔬拓印图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课程融合:从“采摘”到“深度学习”  

   审议小组结合园本课程目标,设计了分层活动方案:  

  1. 以感官体验为主,如触摸果蔬表皮、闻泥土气息、听风吹树叶的声音;  

   2.设计“我的采摘计划”“守护小菜园”等项目,培养合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家园共育:从资源提供到教育同盟

此次审议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家园合作:  

1.家长的角色转变:邀请教师审议的家长,从“资源提供者”升级为“课程共建者”,主动参与活动设计与安全保障。  

2.教师专业引领:通过审议,家长更直观地理解了“游戏化学习”“风险与挑战的平衡”等教育理念,纷纷表示:“原来普通的采摘活动,竟能蕴含这么多学问!”  

3.课程辐射效应:其他家长受此启发,陆续提供了钓鱼塘、陶艺工坊等乡野资源,形成了“家园共育资源库”。  

反思与展望:让自然成为童年的底色  

这次采摘园审议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优质的乡野资源不仅是儿童游戏的场所,更是鲜活的教育现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儿童本位”为原则,挖掘更多自然与生活的教育契机,同时通过家园协同审议机制,确保每一处资源的开发既安全又有益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本就应该在泥土的芬芳、果实的甘甜和孩子们的欢笑声中自然生长。  

  309bb4dcbfcc379f709a798909b94f2.png  58ebfd6b74b83965f35e5456c09c779.png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